送韓師之合陽

千金市馬幾登臺,老駿誰憐萬里才。 豈有明珠終暗擲,只看桃李向陽開。 劍門日落兵西阻,河華春生雁北來。 父子通家真骨肉,不堪岐路重悲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市馬:買馬。
  • 老駿:老馬,這裡比喻有才能但未被重用的人。
  • 明珠:比喻珍貴的人才或事物。
  • 暗擲:默默無聞,未被賞識。
  • 桃李:比喻學生或後輩。
  • 曏陽開:比喻得到賞識和重用。
  • 劍門:地名,位於今四川省劍閣縣北。
  • 河華:黃河與華山的郃稱,泛指中原地區。
  • 通家:世交,關系密切。
  • 骨肉:比喻至親,這裡指關系非常親密。
  • 岐路:分岔路,比喻人生的選擇或分別。

繙譯

曾花費千金買馬,幾次登上高台,誰會憐惜那千裡馬般的才華。 難道珍貴的明珠會永遠默默無聞嗎?衹能看到桃李在陽光下盛開。 劍門關的日落,兵馬西行受阻,黃河與華山的春天,雁群北飛而來。 我們兩家關系如同至親,真是不忍在分別的路上再次感受到深深的悲哀。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韓師之的深厚情誼以及對其才華未被充分賞識的惋惜。詩中通過“千金市馬”、“老駿”等意象,比喻韓師之的才華與境遇,而“明珠”、“桃李”則暗示了對其未來的期望。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抒發了對友人離別的悲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人才的推崇。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陽人,字仲默,號大復。八歲能作文,十五中舉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劉瑾用事,謝病歸。瑾敗,以薦除中書。時武宗多以佞幸爲義子。景明疏言“義子不當蓄,宦官不當寵”。官至陝西提學副使,以病投劾歸,抵家而卒。與李夢陽齊名,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時人言天下詩文必稱“何李”。又與邊貢、徐禎卿並稱四傑,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稱七才子,即所謂“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後,論詩每相牴牾。申何者謂何詩俊逸,李詩粗豪,蓋風格實有區別。有《大復集》、《雍大記》、《四箴雜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