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古篇止於秦漢唐以下先以詩述其概六首

信書書已不勝誣,及史史之闕則無。 燃筆爲犀神鬼照,鞭心作馭帝王俱。 且看興廢如環轉,豈令綱維絕援扶。 數卷先標人物論,千秋復見古今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稽古:考察古代的事物。
  • 不勝誣:無法完全相信或接受。
  • 闕則無:缺失或不完整。
  • 燃筆爲犀:比喻用筆如犀牛角一樣銳利,能夠洞察事物。
  • 鞭心作馭:比喻用心駕馭,控制思想。
  • 綱維:綱常法度。
  • 援扶:支持,扶持。
  • 人物論:關於人物的論述或評價。
  • 千鞦:千年,比喻時間長久。
  • 古今模:古今的典範或模式。

繙譯

考察古代的篇章,止於秦漢唐之後,我先以詩概述其大要。 相信書籍,但書籍已無法完全令人信服,至於史書,其缺失之処更是無処尋覔。 我用筆如犀牛角般銳利,照見神鬼之事,用心駕馭,如同駕馭帝王一般。 且看興廢更替如同環轉,豈能讓綱常法度失去支持與扶持。 幾卷書中先標出人物的論述,千鞦之後,再次見到古今的典範。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古代文獻的考察,表達了作者對歷史記載的懷疑與對歷史真相的追求。詩中,“燃筆爲犀”與“鞭心作馭”形象地描繪了作者深入探究歷史的態度和方法。同時,通過對“興廢如環轉”和“綱維絕援扶”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歷史循環與社會穩定的深刻認識。最後,通過對“人物論”和“古今模”的提及,強調了歷史人物與典範在歷史長河中的重要地位。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