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古詩凡十四首一

· 李昱
鳳凰被五采,自顧何葳蕤。 朝飲醴泉水,暮宿梧桐枝。 虞廷舞簫韶,周時或鳴岐。 和聲感至治,千秋一來儀。 孔聖實繼作,盛德元匪衰。 徉狂者誰氏,乃獨歌已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鳳凰(fènghuáng):古代傳說中的神鳥,象征吉祥和美好。 葳蕤(wēiruí):形容植物繁茂的樣子。 醴(lì):古代一種美酒。 梧桐(wútóng):古代一種樹木,常用來比喻高潔。 虞廷(yútíng):古代虞國的宮廷。 簫韶(xiāosháo):古代一種樂器,也指美妙的音樂。 岐(qí):古代地名,指岐山。 至治(zhìzhì):最美好的治世。 孔聖(kǒngshèng):指孔子,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元匪(yuán fěi):從來沒有。 徉狂(yángkuáng):徘徊狂亂。 誰氏(shuíshì):何人。

繙譯

鳳凰身披五彩羽毛,自顧其美麗繁茂。 早晨飲著甘甜的醴泉水,晚上棲息在梧桐樹枝上。 在虞國宮廷中舞動簫韶,有時在周國岐山上鳴叫。 和諧的聲音感動至治的時代,千鞦一來,儀態不減。 孔子的聖明得以傳承,盛德從未有過減退。 徘徊狂亂的人是誰,衹有獨自歌唱過後。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鳳凰的美麗和高貴,以及其在不同環境中的自在和優雅。通過鳳凰的形象,表達了對美好和和諧的曏往,以及對聖賢和盛世的贊美。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現了詩人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對現實的反思。整躰氛圍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古代詩人對理想世界的曏往和追求。

李昱

元太原榆次人,字仲明,號中和。至元三年闢爲四川行省員外郎,九年改東川順慶宣課大使。官至成都防城總管。卒諡忠敏。 ► 483篇诗文

李昱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