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離別

· 韋莊
晴煙漠漠柳毿毿,不那離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雲外指,斷腸春色在江南。
拼音

譯文

晴空雲淡柳色青如煙,別情難遣散飲酒豐酣。 手拿着玉鞭指向雲外,使人斷腸是明媚江南。

注釋

毿(sān)毿:一作“鬖(sān)鬖”,柳枝濃密下垂的樣子。 不那離情酒半酣(hān):爲了排遣離情而飲酒到了半醉。不那,無可奈何的意思。那,同奈。 玉鞭:精美的馬鞭。 雲外:天外。 斷腸:指因離愁而斷腸。

這首七言絕句的第一、二句寫眼前離別時的情景。第三、四句繼而寫想象中離別後對江南春景的感受。這首詩以景抒愁的尋常比擬,用優美的景色,來反襯離愁別緒,並做到了色調鮮明,和諧統一。

賞析

用美麗的景色與歡快的感情互相襯托,互相點染,這是詩人們常用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法。而韋莊這首詩卻不同,詩人別開生面,用美景襯托離愁,用離愁點染美景。把離愁與美景揉和在一起,使其互相作用,收到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晴煙漠漠,楊柳依依,日麗風和,一派美景。作者沒有把和摯友離別時的春天故意寫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實地寫出它的濃麗,並且着意點染楊柳的風姿,從而暗暗透出了在這個時候分別的難解之情。第二句轉入“不那離情酒半酣”,一下子構成一種強烈的反差,使滿眼春光都好象黯然失色,有春色越濃所牽起的離情別緒就越強烈的感覺。“酒半酣”三字也下得好,不但帶出離筵別宴的情景,讓人看出在柳蔭之下置酒送行的場面,並且巧妙地寫出人物此時的內心感情。因爲假如酒還沒有喝,離別者的理智還可以把感情勉強壓制,如果喝得太多,感情又會完全控制不住;只有酒到半酣的時候,別情的無可奈何才能給人以深刻的體味。“酒半酣”之於“不那”,起着深化人物感情的作用。 三、四兩句再進一層。三句用“更”字一轉,用一“指”字,寫出臨別時的楊鞭指點動作,使這幅圖畫更加栩栩如生。四句用“斷腸春色在江南”七字,作進一層的抒寫,將要雲的江南,春天來得更早,春色也就更加動人,它帶給行人的不是歡樂,而是更多的因春色而觸動的離愁。寫到這裏,詩意也就自然突現出來了。 全詩色調鮮明,音節和諧,語言流暢華美,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在晚唐寫景傷別的作品中是較好的一篇。
韋莊

韋莊

韋莊,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詩人。廣明元年(880年)韋莊在長安應舉,黃巢攻佔長安以後,與弟妹失散,浪跡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陽寫有長篇歌行《秦婦吟》。昭宗乾寧元年(894年)進士,曾任校書郎、左補闕等職。乾寧四年(897年),李詢爲兩川宣諭和協使,聘用他爲判官。在四川時爲王建掌書記,蜀開國制度皆莊所定,官至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八月,卒於成都花林坊。葬白沙之陽。諡文靖。 ► 3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