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亭詩

· 李覯
乾坤父母莫匪慈,胚胎億兆成角羈。 其間哺乳不及處,有時泣殺呱呱兒。 南川上游號沃野,景祐丙子嘗兇飢。 新田始苗舊谷罄,十室八九無晨炊。 伏陰何者不仁甚,釀作水災來助之。 煙煤刷天雨汁黑,嘔山泄谷爭奔馳。 橫流一夜打城郭,萬弩竊發穿毛皮。 東隅有洲屍揖揖,如蟻欲走遭水圍。 屋根無力樹腰折,蛟蜃食人猶擇肥。 濤波一望萬山阻,六親不得相扶持。 國子劉公好仁者,惟時假守茲軍麾。 民生在我不在命,告舟往救無敢違。 童兒赤立婦女困,載之刳木何累累。 泥沙外冷內飢渴,口噤不語如狂癡。 牽攣坐臥滿府舍,賦以酒飲加饘糜。 隨流往往亦不死,遠在百里無人知。 捐金購得問姓氏,召使親族攜之歸。 司農倉廩盡發出,不待奏報先施爲。 有餘況可補不足,大賈蓄家如響隨。 來瞻去察夜繼晝,赤熱不忍蔭華榱。 由斯一郡十萬戶,餓膚日月生膏脂。 存者相保沒者葬,唐虞仁壽重驅躋。 聖主養賢賢養物,氣和鬱郁通高卑。 城西老宮古鬆徑,一朝墜露甘如飴。 千柯萬葉結不解,玉階瓊樹光離離。 氓俗奔走競觀睹,手攀口吮同齎諮。 學老之人周氏子,好善不類黃冠師。 欲令事蹟絢久遠,築亭其地高巍巍。 公之歸朝不可借,松樹至今猶未衰。 我作此詩揭亭上,他年墮淚如羊碑。
拼音
李覯

李覯

宋建昌軍南城(今屬江西)人,字泰伯,世稱盱江先生、直講先生。宋仁宗慶暦二年(西元一〇四二年),舉「茂才異等」不第,與范文正等友善,擁護「慶歷新政」。倡立盱江書院(盱江在南城),教授生徒,從學者常數百人,世稱「盱江先生」。宋仁宗皇祐初,由范文正薦爲試太學助教,後爲直講。嘉祐中,爲海門主簿、太學説書、權同管勾太學。嘉祐四年(西元一〇五九年)卒,年五十一。盱江以文章知名,通經術,素不喜《孟子》,極斥釋道二教,重農業生產。有《退居類稿》十二卷,《皇祐續稿》八卷。明成化間南城左贊編爲《盱江集》(亦作《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外集三卷。事見《盱江集》卷首宋魏峙《李直講年譜》,《宋史·巻四百三十二·〈儒林列傳·李覯傳〉》。 ► 3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