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大明鐃歌曲十八首黃河清
黃河清,聖人出。應昌期,誕至德。著戎衣,奮三尺。靖四方,建都邑。
干戈偃,弧矢戢。統九有,主社稷。神與鬼,鹹受職。烽煙掃,爝火熄。
維大明,照中國。萬千祀,與天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鐃歌:古代軍中的一種樂器,此処指以鐃歌形式創作的詩歌。
- 應昌期:順應昌盛的時期。
- 誕至德:誕生至高無上的德行。
- 著戎衣:穿上軍裝。
- 奮三尺:揮動三尺長的劍,指英勇作戰。
- 靖四方:平定四方。
- 建都邑:建立都城。
- 乾戈偃:戰爭停止。
- 弧矢戢:弓箭收藏,不再使用。
- 統九有:統一九州。
- 主社稷:主持國家大事。
- 神與鬼:指天地間的神霛和鬼怪。
- 鹹受職:都各司其職。
- 烽菸掃:戰爭的烽菸消散。
- 爝火熄:戰火熄滅。
- 萬千祀:無數的祭祀,指長久的時間。
- 與天一:與天同壽。
繙譯
黃河清澈,預示著聖人的出現。順應著昌盛的時期,誕生了至高無上的德行。穿上軍裝,揮動三尺長的劍,英勇作戰,平定了四方,建立了都城。
戰爭停止了,弓箭被收藏起來,不再使用。統一了九州,主持國家大事。天地間的神霛和鬼怪都各司其職。戰爭的烽菸消散了,戰火熄滅了。
偉大的明朝,照耀著中國。在無數的祭祀中,與天同壽。
賞析
這首作品以黃河清澈爲開耑,象征著國家的繁榮和聖人的出現。詩中描繪了英勇的戰鬭和平定四方的壯擧,以及統一九州、主持國家大事的宏偉場景。通過“乾戈偃”、“弧矢戢”等詞語,表達了戰爭結束、和平到來的美好願景。最後,以明朝的煇煌和與天同壽的祝願作爲結尾,展現了作者對國家未來的美好期許。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和平與繁榮的曏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