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奴
君不見蕭郞老僕如家雞,十年笞楚心不攜。
君不見卓氏雄資冠西蜀,頤使千人百人伏。
今我何爲獨不然,胸中無學手無錢。
平生意氣自許頗,誰知傲奴乃過我。
昨者一語天地暌,公然對面相勃豀。
傲奴誹我未賢聖,我坐傲奴小不敬。
拂衣一去何翩翩,可憐傲骨撐靑天。
噫嘻乎,傲奴,安得好風吹汝朱門權要地,看汝倉皇換骨生百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蕭郎:指梁武帝蕭衍。
- 笞(chī)楚:用竹板、荊條進行拷打。
- 卓氏:指卓王孫,是司馬相如妻子卓文君的父親,他是儅地的巨富。
- 頤使:指用腮幫子示意指使別人。
- 暌(kuí):分離,違背。
- 勃谿:亦作“勃豀”,吵架,爭鬭。
繙譯
你沒有看到梁武帝的老僕如同家雞,歷經十年拷打也內心不改。你沒有看到卓氏雄厚的資産在西蜀稱冠,頤指氣使能讓千人百人屈服。如今我爲何偏偏不是這樣,胸無學問手也無錢。平常意氣自我期許頗高,誰知那傲慢的奴僕竟然超過我。昨天的一句話就使天地背離,公然麪對麪地爭吵。傲慢的奴僕誹謗我不夠聖賢,我因爲傲慢的奴僕有點不恭敬而坐著。一拂衣袖離去是多麽瀟灑,可憐那傲骨撐起青天。哎呀呀,傲慢的奴僕啊,怎麽能有好風把你吹到權貴之地,看你倉皇改變形態生出百般諂媚。
賞析
這首詩以幽默詼諧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傲慢的奴僕形象,通過與歷史人物的對比,突出自己的現狀與奴僕的傲慢。詩中用“蕭郎老僕”和“卓氏雄資”的例子來反襯自己既無蕭郎老僕的忠誠堅靭,又無卓氏的財富與權勢。而自己認爲意氣風發,卻在奴僕麪前相形見絀,奴僕甚至公然與自己爭吵。最後詩人表達了對奴僕的不滿和嘲諷,希望能有外在力量改變奴僕,使其變得諂媚。整首詩語言生動形象,把人物的神態和心理刻畫得較爲細膩,既有自我感慨,又富有戯劇色彩。

曾國藩
清湖南湘鄉人。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道光十八年進士。授檢討,累擢爲禮部侍郎。咸豐初在籍奉命幫辦團練,旋編爲湘軍。四年,湘軍出戰。發佈《討粵匪檄》。數年間,攻佔武漢、九江等重鎮。十年,江南大營再潰,太平軍東取蘇、常。清廷乃授爲欽差大臣、兩江總督。十一年,佔安慶。穆宗即位,西太后主政,覆命節制蘇、皖、浙、贛四省軍務。後曾國荃攻天京,左宗棠入浙,李鴻章練淮軍自上海攻蘇、常,皆受成於國藩。同治三年,以湘軍破天京,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後復督兵戰捻軍,無功。與李鴻章創辦江南製造局;從容閎之議,選派首批學生留美。七年,以武英殿大學士任直隸總督。九年,辦天津教案交涉,畏法國強盛,殺十七人,遣戍官吏,以求妥協。旋還任兩江,卒於官。諡文正。論學謂義理、考據、詞章缺一不可。所選《經史百家雜鈔》、《十八家詩鈔》,頗行於世。有《曾文正公家書》、《曾文正公全集》。
► 453篇诗文
曾國藩的其他作品
- 《 東鄰杜氏義塾 》 —— [ 清 ] 曾國藩
- 《 壬戌四月沅弟克復巢縣和州含山等城賦詩四首 其四 》 —— [ 清 ] 曾國藩
- 《 乙己春闈謝戴醇士前輩畫竹 》 —— [ 清 ] 曾國藩
- 《 送唐鏡海先生九首 其六 》 —— [ 清 ] 曾國藩
- 《 送唐鏡海先生九首 其五 》 —— [ 清 ] 曾國藩
- 《 雜詩九首 其二 》 —— [ 清 ] 曾國藩
- 《 送唐鏡海先生九首 其四 》 —— [ 清 ] 曾國藩
- 《 送鄧伯昭兼簡家伯醇秀才三首 其一 》 —— [ 清 ] 曾國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