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崔御史送熊掌

· 虞集
熊掌來東國,分甘到老夫。 鸞刀寒斷節,翠釜煖柔膚。 兔脫中山醢,魚藏丙穴腴。 藜腸渾未厭,玉食恐時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鸞刀:古代一種裝飾有鸞鳥圖案的刀,此処指用來切割熊掌的刀。
  • 寒斷節:形容刀法精準,能準確切斷關節。
  • 翠釜:翠綠色的鍋,這裡指用來烹飪熊掌的鍋。
  • 煖柔膚:煖(nuǎn),溫煖;柔膚,指熊掌的肉質柔軟。
  • 兔脫中山醢:兔脫,指兔肉;中山醢(hǎi),中山國制作的肉醬。
  • 魚藏丙穴腴:魚藏,指魚肉;丙穴,地名,傳說中的魚類豐産之地;腴(yú),肥美。
  • 藜腸:藜(lí),一種野菜,藜腸比喻粗茶淡飯。
  • 渾未厭:渾,完全;未厭,不滿足。
  • 玉食:指精美的食物。

繙譯

熊掌來自東國,分贈給我這老者。 用鸞刀精準切斷關節,翠綠的鍋中烹飪著柔軟的熊掌。 兔肉脫胎於中山的肉醬,魚肉藏匿於丙穴的肥美。 粗茶淡飯我從未感到滿足,精美的食物或許正是我所需的。

賞析

這首作品描述了詩人收到崔禦史贈送的熊掌,竝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熊掌的烹飪過程和美味。詩中“鸞刀寒斷節,翠釜煖柔膚”生動展現了烹飪熊掌的精致與講究,而“藜腸渾未厭,玉食恐時須”則表達了詩人對美食的曏往和對生活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元代文人對美食的品味,也反映了詩人對生活的態度。

虞集

虞集

元臨川崇仁人,字伯生,號邵庵。先世爲蜀人。宋亡,父汲僑居崇仁。少受家學,讀諸經,通其大義。嘗從吳澄遊。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歷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議學校事,主張學官當用經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資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領修《經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爲貴近所忌,謝病歸。卒諡文靖。集弘才博識,工詩文。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 ► 4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