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着一條長江,我所居住的鐘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後面。暖和的春風啊,吹綠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鐘山下的家裏?
注釋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蘇鎮江市。
瓜洲:鎮名,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郊,即今揚州市南部長江邊,京杭運河分支入江處。
一水:一條河。古人除將黃河特稱爲「河」,長江特稱爲「江」之外,大多數情況下稱河流爲「水」,如汝水、漢水、浙水、湘水、澧水等。這裏的「一水」指長江。一水間指一水相隔之間。
鐘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綠:吹綠,拂綠。
還:回。
序
此詩是北宋詩人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其中名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千百年來一直爲人所傳頌。詩中「綠」字將無形的春風化爲鮮明的形象,極其傳神。
賞析
詩以「泊船瓜洲」爲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麼近,中間隔一條江水。「一水間」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頃刻就到。
次句「鐘山只隔數重山」,以依戀的心情寫他對鐘山的回望,王安石於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隨父王益定居江寧,從此江寧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罷相後即寓居江寧鐘山。「只隔」兩字極言鐘山之近在咫尺。把「萬重山刀的間隔說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詩人對於鐘山依戀之深;而事實上,鐘山畢竟被「萬重山」擋住了,因此詩人的視線轉向了江岸。
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描繪了江岸美麗的春色,寄託了詩人浩蕩的情思。其中「綠」字是經過精心篩選的,極其富於表現力。這是因爲:一、前四字都只從風本身的流動着想,粘皮帶骨,以此描寫看不見的春風,依然顯得抽象,也缺乏個性;「綠」字則開拓一層,從春風吹過以後產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從而把看不見的春風轉換成鮮明的視覺形象——春風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綠。這就寫出了春風的精神,詩思也深沉得多了。二、本句描繪的生機盎然的景色與詩人奉召回京的喜悅心情相諧合,「春風」一詞,既是寫實,又有政治寓意。「春風」實指皇恩。宋神宗下詔恢復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決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對此,詩人感到欣喜。他希望憑藉這股溫暖的春風驅散政治上的寒流,開創變法的新局面。這種心情,用「綠」字表達,最微妙,最含蓄。三、「綠」字還透露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而這正是本詩的主旨。鑑於第一次罷相前夕朝廷上政治鬥爭的尖銳複雜,對於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產生重衝的顧慮。變法圖強,遐希翟契是他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吟詠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由於變法遇到強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對派的猛烈攻擊,秀麗的鐘山、恬靜的山林,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王維《送別》:「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都是把草綠與思歸聯繫在一起的。本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詩意,表達了作者希望早日辭官歸家的心願。這種心願,至結句始明白揭出。
毋庸諱言,用綠字描寫春風,唐人不乏其例。李白《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晴聽新鶯百囀歌》:「春風已綠瀛洲草,紫段紅樓覺春好。」丘爲《題農父廬舍》:「春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溫庭筠《敬答李先生》:「綠昏晴氣春風岸,紅漾輕輪野水天」,常建的《閒齋臥雨行藥至山管稍次湖庭》:「主人山門綠,小隱湖中花」。等,都爲王安石提供了借鑑,但從表現思想感情的深度來說,上述數例,而「山門」「山」「草」皆可綠,而江南岸的綠卻是頗有動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從時間上說,已是夜晚。詩人回望既久,不覺紅日西沉,皓月初上。隔岸的景物雖然消失在朦朧的月色之中,而對鐘山的依戀卻愈益加深。他相信自己投老山林,終將有日,故結尾以設問句式表達了這一想法。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囌鎮江市。(“京口”的“口”讀音爲“kǒu”)
- 瓜洲:鎮名,在長江北岸,敭州南郊,即今敭州市南部長江邊,京杭運河分支入江処。(“洲”讀音爲“zhōu”)
- 鍾山:今南京市紫金山。(“鍾”讀音爲“zhōng”)
繙譯
京口和瓜洲之間衹隔著一條長江,我所居住的鍾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後麪。煖和的春風又一次吹綠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麽時候才能照著我廻到鍾山下的家裡?
賞析
這首詩以景抒情,通過對春天江南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家鄕的思唸之情。詩的首句寫了京口和瓜洲距離之近,次句寫鍾山與自己的距離,暗示了詩人對家鄕的依戀。“春風又綠江南岸”是千古名句,一個“綠”字,將春風的力量和江南春天的生機勃勃生動地表現了出來,極具藝術感染力。最後一句“明月何時照我還”,則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渴望歸家的急切心情。整首詩語言明快,意境清新,情感真摯,是古代思鄕詩中的佳作。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