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引

将军夜战战北庭,横绝大漠回奔星,雪花如掌吹血腥。 边风冽冽沉悲角,冻鼓咽断貔貅跃,堕指裂肤金甲薄。 云阴月黑单于逃,惊沙锵击苍龙刀,野眠未一辞征袍。 欲晓不晓鬼车叫,风中僵立挥大纛,又促衔枚赴征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北庭:指漢時北匈奴所居之地,後泛指塞北少數民族所居之地或作地域名。
  • 貔貅(pí xiū):古書上說的一種兇猛的瑞獸。
  • 單於(chán yú):匈奴人對他們部落聯盟首領的專稱。
  • 大纛(dào):古代行軍中或重要典禮上的大旗。

繙譯

將軍在夜裡於北庭作戰,橫越廣濶的沙漠如追星般疾馳,雪花如手掌大吹帶著血腥氣。邊地的寒風猛烈沉浸著悲涼的號角聲,凍硬的戰鼓聲音哽咽阻斷了勇猛的戰士們跳躍,手指凍掉皮膚凍裂連金甲都顯得單薄。烏雲隂暗月色漆黑單於逃走,驚起的沙塵鏘鏘地撞擊著蒼龍刀,在野外睡眠還未脫一次征袍。天要亮未亮時鬼車鳴叫,在風中僵直地站立揮舞著大旗,又趕緊催促士兵嘴裡啣著枚去奔赴新的征討調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塞外征戰的激烈與艱苦的畫麪。詩中用“雪花如掌吹血腥”表現出戰場的殘酷與血腥,“邊風冽冽沉悲角,凍鼓咽斷貔貅躍”突出了環境的惡劣和戰鬭的艱難。“雲隂月黑單於逃”增添了緊張的氣氛。士兵們在野外艱苦的條件下作戰,甚至來不及脫征袍休息,“欲曉不曉鬼車叫,風中僵立揮大纛”營造出一種緊張而又悲壯的情境。全詩生動地展現了戰爭的殘酷以及戰士們的英勇無畏,氣勢磅礴。

譚嗣同

譚嗣同

譚嗣同,湖南瀏陽人,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少時師從歐陽中鵠,後加入維新派。他主張中國要強盛,只有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制等變法維新的主張。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1898年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三十四歲,與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和康廣仁並稱爲“戊戌六君子”。代表作品有《仁學》、《獄中題壁》、《寥天一閣文》、《莽蒼蒼齋詩》、《遠遺堂集外文》等。 ► 75篇诗文

譚嗣同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