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楠 [宋] 1169 ~ 1211
宋道士。惠州博羅人,字南木,號翠虛。相傳得太乙金丹訣,以捻土噀水爲人治病,人稱“陳泥丸”。或雲嘗提舉道錄院。後歸羅浮山,相傳能驅狐鞭龍,浮笠濟湍,顯示諸種神異。有《翠虛妙悟集》。
► 112篇诗文
陳楠的內丹承前啓後,強調練功者必須採先天真鉛爲藥,按煉精、煉氣的過程循序漸進,重以氣爲本,所謂「氣之根本凝成神,方曰無爲而通靈」。他將內丹分爲上中下三品:
下品:「地仙之道」者,「以閉咽搐摩爲火候」,「以存想升降爲運用」,這是指《靈寶畢法》、《鍾呂傳道集》等所記述的鐘呂傳統丹法。
中品:「水仙之道」者,以神、氣爲鉛汞,他在《紫庭經》中所記述的,當屬此類。
上品:「天仙之道」者,「以精神魂魄意爲藥材,以行住坐臥爲火候,以清靜自然爲運用」,「以定爲水,以慧爲火」,「以念頭起處爲玄牝,…….....以打破虛空爲了當」(白玉蟾《修仙辯惑論》,《修真十書》卷四)。陳楠認爲此種丹法看起來雖然「與禪法稍同」,但實際上比禪門的「終日談演問答,乃是乾慧;長年枯兀昏沉,乃是頑空」爲優。
陳楠繼承南宗傳統,秉承「大隱混俗」,不倡出家,所謂「吾所以混俗和光者,不欲自異耳。魚欲異羣魚,舍水登岸,則死;虎欲異羣虎,舍山入市,則禽。」(留長元《海瓊問道集.序》)陳楠明確主張「獨身清修」,反對房中御女術。
另外,由於陳楠得到黎姆山神人所傳授的「設壇關請雷神驅妖除魔的雷神祕書」——景霄大雷琅書,陳楠兼修雷法,以內鍊金丹與外用符籙合而爲一,稱內丹煉就便能役使鬼神,呼召風雨。
南宗自陳楠開始,亦就兼傳雷法。從此南宗內丹與雷法並傳,爲南宗最終形成有廣大信徒的教派奠定了基礎。
著有《翠虛篇》、《翠虛妙悟全集》、《羅浮翠虛吟》等。
先師事薛道光(薛式),自雲「道光禪師薛紫賢,付我歸根覆命篇」。陳楠後得到黎姆山神人所傳授的「設壇關請雷神驅妖除魔的雷神祕書」,又得自稱 「辛忠義」的道人所傳「五雷法」,能夠「役使鬼神,呼召雷雨,耳聞九天,目視萬里」。翠虛惠州人,又云。
先生忽於外席下出《都天大雷玉書》以授耜:可將歸急寫,明日送來。念汝一生慕道之心,成汝一生慕道之志。耜問:翠虛真人既號翠虛,又稱泥丸,如何?先生雲:翠虛子乃其自號。嘗以泥丸與人治病,故湖廣中人呼之爲陳泥丸。耜問翠虛真人得法之由。先生雲:先師得雷書於黎母山中,不言其人姓氏,恐是神人所授也。丹法卻是道光和尚所傳。
先師嘗醉語云:我是雷部辛判官弟子,幹道光和尚甚事?
陳楠常以泥土滲符水,捏成小丸救人治病,無不靈驗。時人稱爲「陳泥丸」。又常以雷法符籙驅鬼降魔,濟人利物。
陳楠平日衣裳襤褸,塵垢遍身,終日爛醉,吟詩歌詠,出口成章,皆成文理,但世人多不解其意。曾有詩云「嘉定壬申八月秋,翠虛道人在羅浮……還以金丹火候訣,說與瓊山白玉蟾」。
按《混元列仙圖》陳楠傳道有鞠九思、沙道彰(沙蟄虛)、白玉蟾、黃天谷四人。南宗自陳楠起,門徒始衆,至其門徒「南宗五祖」之白玉蟾,才形成較具規模的社團。
羽化經過
白玉蟾真人的語錄之一《靜餘玄問》所載:
耜問翠虛解化之由。(白)先生雲:先師嘉定六年四月十四日,在漳州梁山,與一箍桶老子椅角,入水而逝。當日有潮州葛縣尉,在潭州寧鄉縣見之。先師與尉之父爲久契,因寄一書,使尉歸以達其父。後方知當日在此死,在彼見。予時隨侍在彼,目睹其事。其箍桶老子有一斧在地,先師既相與入水,勢不可救。因與一二人同歸,尋其斧,則亦不見。先師彼時在漳州,赴鶴會,罷,說與會主雲:我要來會裏尸解。會主不以爲事。遂留四句,命予題之會中而去。題雲:頂上雷聲霹靂,混沌落地無蹤,今朝得路便行,騎箇無角火龍。湖廣中人常勒先師做詩,但見自口縷縷而出,皆成文理,第不肯把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