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鹿卿 [宋] 1189 ~ 1250
宋隆興豐城人,字德夫,號泉谷。寧宗嘉定十六年進士。爲歷知南安縣,入任樞密院編修官,與起居郎方大琮、編修劉克莊、正字王邁同時遭劾,太學諸生作《四賢詩》頌之。知建昌軍,寬賦斂、抑豪強、黜黠吏,革除秋苗斛面勒索。淳祐三年,遷太府少卿兼右司,屢有建言。進華文閣待制致仕。卒諡清正。有《泉谷文集》。
► 204篇诗文
徐鹿卿,字德夫,是隆興豐城人。他博覽並精通經書史傳,年青人都爭着向他學習請教。
徐鹿卿調到南安軍學(「南安軍學」,學堂名,後又改爲「周程書院」,當時有「南安軍學甲江西」之說)擔任教授。張九成曾因爲正直行事被貶官而居住在那裏,徐鹿卿收集他的言行,把它刻在學校作爲訓誡。之前周敦頤、程顥及其弟程頤都曾在這個地方講學,徐鹿卿進一步弘揚他們的教義,從此崇理重義的學風重新興盛起來。徐鹿卿還制定資助士人的制度。助學的田地多在溪流、山洞等低窪之地,加上以前徵收賦稅缺乏一定的尺度,農民爲此困苦不堪。徐鹿卿好好地慰問、安撫他們,從此再也沒有拖欠租稅的人。後來強盜興起,環城的房屋許多都被毀壞,只有學校倖免於難。徐鹿卿說:「這是強盜也不想騷擾我們的緣故啊。
」
真德秀稱讚徐鹿卿心氣平和、言行正直,有關愛百姓之誠心。徐鹿卿就被調職去主管尤溪縣。德秀駐守泉城時,又調任徐鹿卿爲南安的縣令。徐鹿卿以不便供養母親而請辭。德秀說:「我們道同志合,一起來救助民衆,還害怕你的母親不讓你來嗎?」徐鹿卿進去稟報母親,母親欣然答應。到了南安後,徐鹿卿首先免除那些沒有依據的科稅,釐清登記戶口、土地的薄冊,償還官府向民間預先借支的各種賦稅,疏通百姓上訪的渠道,平反冤案錯案。南安因此變得非常安定。
某年督府要強行收取秋熟穀物的賦稅,要建昌要交納米糧五千斛。徐鹿卿據理力爭,說:「我的官可以不做,但米糧是決不會交的。」百姓恐怕徐鹿卿被調走,紛紛請求交糧來完成督府的任務。徐鹿卿說:「百姓爲我考慮得很周全了,難道我就不替百姓着想嗎?」最終在徐鹿卿的堅持下,建昌被免掉了秋稅。
某年收成不好,鬧了饑荒,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徐鹿卿就拿出府中貯藏的米糧三千多石,以半價來出售,除了一部分衝抵府庫的利錢,又拿出一萬七千緡錢來救助災民,勸居民收養那些被遺棄的小孩,由官府每日補助他們錢、米。所救活的人有幾百人。徐鹿卿平時宴集也不演奏音樂(以節約開支)
岳珂駐守當塗時,私自制造茶、鹽,自己在幕後操縱來獲取暴利,各種濫徵的捐稅名目繁多,導致路上再也沒有商旅出行,民生反而比從前更加艱難。皇上命令徐鹿卿去核查此事,當地的官吏聽說後爭着逃跑、躲藏。徐鹿卿給他們一個交待問題的寬鬆的期限,並親自去核查情況,全部掌握這些人犯案的證據。後來岳珂被免職,徐鹿卿兼任太平的主管,又暫時掌管茶、鹽事務。
鹿卿在家中對父母孝敬,對兄弟友愛,喜怒不形於色,從來不計較個人恩怨,他的親族、同鄉都對他有好感。他做官時,廉潔節儉,剛直不阿,一分一毫都不亂拿,他的房子也簡陋得僅僅能夠遮蔽風雨而已。
長慶年間,李渤出任桂管觀察使,表奏名儒吳武陵爲副使。按先例,副職上任時,要拿着弓箭袋錶示謝意。隔了一些日子。李渤在球場設宴,酒喝到高興時,吳武陵聽到一些婦女聚在看棚上看,吳武陵覺得這是恥辱,非常生氣,想報復一下。於是上高臺盤坐,提起衣裙尿尿。李渤喝了酒,看到後異常憤怒。命令衛士把吳推到衙門斬首。當時有一個衙門校官叫水蘭,想到這樣做不好,很巧妙地阻止了這件事,派了許多人保護吳武陵。李渤大醉,人們攙扶着他回去睡覺,到天亮才醒。聽到家裏的人聚在一起哭得很傷心,驚奇地詢問。家裏人說:「昨晚聽到球場喧鬧,又聽說你命令衙司斬吳副使,不知道什麼原因,都怕闖出禍來,所以才這麼哭。」李渤非常驚慌,立即命人前去衙門打聽。水蘭把情況都說明了:「說昨晚雖是奉了嚴命,但沒敢那麼做,現在副使還睡在衙院裏,沒有受苦。」李渤這才知道。第二天便早早來到衙院,很謙虛地說了自己的過錯,分賓主落座後,都互相自責,更加互相尊敬起來。當時還沒有監軍,李渤就上奏請求讓水蘭任宜州州長,以此來答謝水蘭。吳武陵雖然有才華,但性情強悍暴烈,人們都怕他。他曾經做過容州部內刺史,犯下許多罪行。皇帝的使者命令廣州的幕吏逮捕他。這個小官吏正當年青,也自負是科舉出身,一點也不寬恕,辦案特別急迫。武陵感到非常氣憤,所以在路邊佛堂裏題詩道:「雀兒來逐颶風高,下視鷹鸇意氣豪。自謂能生千里翼,黃昏依舊入蓬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