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昌 [清] 1738 ~ 1814
號芑堂,一作芑塘,因手有魚紋,遂字文魚,別號金慄山人,浙江海鹽人。生於乾隆三年,卒於嘉慶十九年,享年七十七歲。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七)優貢,嘉慶元年(一七九六)舉孝廉方正。擅篆、隸、飛白、行、楷書,精金石篆刻、勒石,工畫蘭竹,兼善山水、人物、花卉,亦精竹木雕刻,皆攸然越俗,別有意趣。勤奮好學,爲浙派創始人丁敬高弟(高弟意爲高足、高徒,是丁敬入門弟子)。初及門時,囊負南瓜二枚爲贄,各重十餘斤。敬欣然受之,爲烹瓜具飯焉。大膽創新,試以飛白體入印,被譽爲浙派篆刻的“負弩前驅”。海鹽文人治印之風,變始自張氏。亦曾師事嘉興張庚,又在杭州與樑同書、翁方綱探討考釋,終日不倦,多所創見。善鑑別,凡商周銅器、漢唐石刻碑拓,潛心搜剔,不遺餘力。曾自摹古文字爲《金石契》,收錄吉金貞石資料達數百種。又曾至寧波天一閣,摹石鼓文,築石鼓亭,勒石於家。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貢生,嘉慶元年舉孝廉方正。好古嗜學,一生所見古書甚多,與藏書家鮑廷博極爲友善,鮑氏曾贈送宋刻《湯注陶詩》。向吳騫借書數種,又奔赴河北蒐集周在浚所著《南唐書注》18卷,爲罕見之書,極少流傳。家有藏書樓曰“娛老書巢”、“冰玉堂”等,藏書以精品見稱。藏書印有“芑堂手拓”、“石鼓亭”、“張氏燕昌藏”等。著有《金慄箋說》、《金石契》、《三吳古磚錄》、《古來飛白書考》、《石鼓文釋存》、《芑堂印存》等。子張開福,字質民,號石匏,晚號太華歸雲叟,篆刻家,亦富藏書,藏印有“文漁父”、“石鼓亭”、“閒情”、“金粟山人”、“白苗嘉穀”、“知不足齋主人所貽”等。
► 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