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
謝肇淛酷嗜藏書,收集宋人文集頗富,祕本較多,貯於「小草齋」中,藏書名耀於東南,與徐火勃 、曹學佺稱福建藏書「鼎足三家」。曾有家藏數目爲《小草齋書目》,今已不詳。筆記《五雜俎》、多記掌故風物。對宋版圖書的版本有獨到研究,稱:「書所以貴宋版者,不惟點畫無訛,宜亦且箋刻精好,若法帖然。凡宋刻有肥瘦二種,肥者學顏,瘦者學歐。行款疏密,任意不一,而字勢皆生動」。家藏抄本頗多,親手抄寫有宋楊大年《武夷新集》、宋陳襄《古靈集》、《金瓶梅》、《沈下賢集》、《王黃州小畜集》、《竹友集》、《稼軒長短句》、《後村大全集》、《北磵集》、《論語意原》、《寓簡》等,藏書印有「小草齋抄本」、「晉江謝氏珍藏圖書」等。編撰有《晉安藝文志》、《滇略》等。
所著作品
謝肇淛博學多才,諸子百家之書,無不涉獵;入仕後,歷遊川、陝、兩湖、兩廣、江、浙各地所有名山大川,所至皆有吟詠。其詩雄邁蒼涼,寫實抒情,爲當時閩派詩人的代表。在京爲官時,無事即到內府抄閱古籍收藏,亦是知名藏書家。謝肇淛曾與徐(火勃)重刻淳熙《三山志》;一生勤於著述,寫作大量筆記小品,是明末著名學者。所著《五雜俎》16卷,多記掌故風物,爲明代一部有影響的博物學著作。另著有《麈史》4卷,《麈餘》4卷,《續麈餘》1卷,《居東雜纂》4卷,《文海披沙》8卷,《百粵風土記》1卷,《粵藩末議》2卷,《北河紀略》8卷,《北河紀餘》4卷,《謝在杭文集》28卷,《詩集》30卷,《續集》2卷,《今用禮考》10卷,《吳興支乘》1卷,《史測》2卷,《史考》7卷,《史觿》17卷,《筆觿》10卷,《滇略》10卷,《泊堂臺墨》12卷,《長溪瑣語》1卷,《小草齋詩話》4卷,《小草齋集》30卷,《小草齋續集》3卷,《方廣巖志》4卷,《晉安藝文志》3卷,《太姥山志》3卷,《鼓山志》12卷,《支提山志》7卷,《萬曆永福縣誌》5卷,《八閩鹺政志》16卷,《四部叢談》、《郡國考》、《紅雲續約》等數十種,爲我國書史留下大量寶貴的文化遺產。謝肇淛在廣西任上,還校刻《二曹詩》行世。
謝肇淛滿清時代的禁書《五雜組》「俎」又作「組」。分爲天部二卷,地部二卷,人部四卷,物部四卷,事部四卷,共十六卷。因全書由五部組成,故名爲「五雜組」。《五雜組》大多記錄作者本人的讀書心得,亦有國事、史事之考證。有李維楨所作序。有萬曆四十四年潘膺祉如韋館刻本。
《五雜組》在清乾隆年間、文字獄最盛之時被列爲禁書,全國收繳並「全毀」,其主要原因是言辭大膽觸到了清統治者的痛處:其一,關於「夷夏」的議論。謝肇淛學貫古今,有着很清醒的頭腦,對歷史和時局有着獨到的見解。他在明朝尚且強盛的時候,就看到了邊疆最大的隱患——正悄然發展起來的「蠻夷之族」女真。不但如此,謝肇淛早在萬曆年間就已提出了制服夷狄的策略,就是「以夷攻夷」離間他們,防止他們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