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鏗

陰鏗 [南北朝] ? ~ ?

南朝陳武威姑臧人,字子堅。陰子春子。博涉史傳,尤善五言詩,爲當時所重。仕樑爲湘東王法曹參軍。入陳,爲始興王府中錄事參軍。累遷晉陵太守,員外散騎常侍。曾在陳文帝宴中作《安樂宮賦》,援筆便就,深被歎賞。有文集,已佚。 ► 34篇诗文

介紹

  梁左衛將軍子春之子。幼聰慧,五歲能誦詩賦,日千言。及長,博涉史傳,尤善五言詩,爲當時所重。釋褐梁湘東王法曹參軍。天寒,鏗嘗與賓友宴飲,見行觴者,因回酒炙以授之,衆坐皆笑,鏗曰:「吾儕終日酣飲,而執爵者不知其味,非人情也。」及侯景之亂,鏗嘗爲賊所擒,或救之獲免,鏗問其故,乃前所行觴者。天嘉中,爲始興王府中錄事參軍。世祖嘗宴羣臣賦詩,徐陵言之於世祖,即日召鏗預宴,使賦新成安樂宮,鏗授筆便就,世祖甚歎賞之。累遷招遠將軍、晉陵太守、員外散騎常侍,頃之卒。有集三卷行於世。

  陰鏗詩歌以寫景見長,尤善於描寫江上景色,展現了江陵洞庭、武昌一帶長江風物。他善於鍛鍊字句,沈德潛《說詩□語》評其詩「專求佳句,差強人意」,諸如「潮落猶如蓋,雲昏不作峯」(《晚出新亭》)、「山雲遙似帶,庭葉近成舟」(《閒居對雨》)、「夜江霧裏闊,新月迥中明」(《五洲夜發》)等,都是在修辭上、聲律上頗見用心的佳句。在雕琢字句的同時,他也講究謀篇,注意到通篇的完整,如《晚泊五洲》:「客行逢日暮,結纜晚洲中。戍樓因□險,村路入江窮。水隨雲度黑,山帶日歸紅。遙憐一柱觀,欲輕千里風。」中間二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已經接近成熟的五言律詩。此外如《晚出新亭》、《遊巴陵空寺》、《秋閨怨》、《經豐城劍池》等篇,均可視爲唐代律體的濫觴。陰鏗的藝術風格同何遜相似,後人並稱爲「陰何」。杜甫詩云「頗學陰何苦用心」,又云「李侯(白)有佳句,往往似陰鏗」,足見他們對唐代詩歌產生了積極影響。

  陰鏗原有文集3卷。今存《陰常侍集》1卷,有《六朝詩集》本,又名《陰常侍詩集》, 1卷。另有《二酉堂叢書》本、《叢書集成初編》本。

逸話

  據《陳書》所載,在某個天寒之日,陰鏗與賓友共聚飲宴,宴會間留意到一直負責斟酒的僕人沒有喝過酒,但似乎有想喝酒的樣子,於是命人把酒炙熱並贈予那名僕人,在座的賓客都笑陰鏗多事,陰鏗卻說:「我們每天都酣暢地飲酒,而這個滿天都手拿酒杯的人卻不知道酒的味道,實在沒有道理。」後來侯景之亂爆發,陰鏗被賊人所擒,卻有人將他救走。陰鏗詢問那個救自己的人,才知道那人正是以前曾被自己賜酒的僕人。

  《世說新語》的〈德行篇〉中,有一段記載:「顧榮在洛陽,嘗應人請,覺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輟己施焉。同坐嗤之。榮曰:『豈有終日執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後遭亂渡江,每經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已,問其所以,乃受炙人也。」故事與《陳書》中陰鏗的經歷幾乎一模一樣。餘嘉錫便懷疑陰鏗的故事,是由後人根據顧榮的事件附會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