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過庭 [唐] 648 ~ 703
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字虔禮,自稱吳郡富陽(今浙江富陽)人,一說富陽(今杭州西南部)人(漢及三國時富陽屬吳郡),一說陳留(今河南開封)人。歷任右衛胄曹參軍、率府錄事參軍,陳子昂爲他撰寫墓誌銘:「四十見君,遭讒慝之議」。說他很有才華,並有大志,但生平不得意。因暴病於洛陽植業裏客舍去世。
孫過庭胸懷大志,博雅好古,擅書法,工楷、行,尤長於草書,取法王羲之、王獻之,筆法堅勁精熟,直逼二王,在唐代首屈一指,唐高宗曾經評價他「過庭小字足以迷亂羲、獻」;陳子昂爲他撰寫墓誌銘:「元常旣歿,墨妙不傳,君之遺翰,曠代同仙」,把他比作鍾繇;唐代的《續書評》:「過庭草書如懸崖絕壑, 筆勢勁健」;宋代的《宣和書譜》:「得名翰墨,間作草書咄咄逼羲獻,尤妙於用筆」。著《書譜》,原爲兩卷,傳到明代時被嚴嵩裝訂爲一卷,後被清宮收藏,並作爲書法理論著作收入《四庫全書》,原本現藏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另外有傳爲他書寫的草書《千字文》,是後世的倣本,現藏於中國遼寧博物館。今存《書譜序》,分溯源流、辨書體、評名迹、述筆法、誡學者、傷知音六部分,文思縝密,言簡意深,爲中國的書法理論奠定了基本框架。他認爲書法內容是隨著時代而興起的,形式是因爲世俗而變化的。他主張書法風格應融合各種風格兼取其長。從哲學角度分析了書法創作的變易關係。有墨迹《書譜》傳世。
► 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