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功

啓功 [当代] ? ~ ?

藝術特色

  啓功先生是當代著名學者、畫家和書法家。他著作豐富,通曉語言文字學,甚至對已成爲歷史陳跡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做得一手好詩詞,同時又是古書畫鑑定家,尤精碑帖之學。

  欣賞他的書法作品,總要聯想到他對碑帖的精深研究,因爲他對碑帖的研究和他的書法藝術成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碑帖之學是明清兩代興起的一門學問。他就是這片園地的開拓者之一。這門學問除誇揚珍異、競炫收藏的古董藏家不能算外,其路子約分爲二類:一是研究其中歷史資料,以碑刻文辭證史補事,或校讀文辭;二是賞鑑、研究其書法藝術。啓功先生兼於兩者,更精於後者,他在兩者之間融合貫通,其方法突破前人藩籬。「買櫝還珠事不同,拓碑多半爲書工。滔滔駢散終何用,幾見藏家誦一通」。他寫這首詩是有感於過去多少鑑賞家重視碑帖的書法,而對其中文辭則往往視而不見。名家如孫承澤、翁方綱以及葉昌熾莫不有此疵病,而他且不放過文辭內容。正因爲這樣,他把歷來定論的《曹娥碑》駁得體無完膚。因此,所謂王羲之小楷《曹娥碑》,也就不存在了。更何況蔡邕的書丹。

  啓功先生的書法理論著作,我最喜歡他的發比喻,時出妙語,對書法藝術以及書法史上的許多問題,有其獨特的《論書絕句百首》,這是他數十年書法實踐、研究的體會。特別是詩中的自注,行文雋逸,闡見解。我自己有些長期窒礙的問題,讀了之後感到迎刃而解,有豁然開朗之感。諸如考證《鶺鴒頌》出於開元翰林供奉之手;日本藤遠後之臨《樂毅論》以證明王羲之書體勢之雄強;鑑定張旭書庾信《步虛詞作》實爲大中祥符以後宋之筆;以西陲晉人殘紙證《閣帖》中索靖書法的本來面目。這些都是翻書法史上成說的案,論據充分堅實有力,不得不令人信服。此外如論蔡襄、祝允明書法之未成自己體段;柳公權、黃庭堅書法用筆盡筆心之力,結字聚字心之勢。而其中對歷代著名書法家之特色,各時代書法的體勢、風格,以至辨別書體源流,變遷原因,都是非常精闢的,山東文軒畫廊推薦書法家。

  30年代末啓功先生參加了近代著名國畫團體松風畫會,取號「鬆壑」。松風畫會迄今已有近90年的歷史併產生了溥雪齋(鬆雪)、溥佐(鬆堪),關瑞之(關鬆房嫡傳)三位畫會領導人。

  啓功先生的畫《秋山》——畫中遠山微雲掩映,樓閣隱現,恍若不可企及的仙境,與這仙境相對應的是建在水邊的荒野村居、自橫的小舟。披麻皴和淡墨的點染,使畫中自有一種清靜的意韻。

  而溫潤的設色,又使這清靜中多了種關懷人世的態度,從而使畫家曠達、自然的胸懷盡寓其中 。

人物生平

  早期

  啓功先生受業於著名史學家陳垣先生,專門從事中國文學史、中國美術史、中國曆代散文、歷代詩選和唐宋詞等課程的教學與研究。他執教六十餘年,在中國古典文學教學與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爲國家培育了一大批古典文學的教學與研究人才。他爲促進祖國教育事業,報答老師教育之恩,延綿陳垣先生的教澤,用出售字畫所得200餘萬元,設立了勵耘獎學金。

  生平

  1913年,父親去世,隨祖父生活。爲祈福,祖父曾讓他拜雍和宮的一位老喇嘛爲師,做記名的小喇嘛,取名「察格多爾札布」。當時正是辛亥之後,清帝遜位,其曾祖絕意政治,不願居京城,以示不再過問國事。恰其曾祖有一門生,名陳雲誥,亦是翰林,家爲河北易縣首富,廣有資財,於是出資在易縣城中購買房舍,請其曾祖居住。曾祖乃攜家人遷居易縣,啓功時年方三四歲。稍後,入私塾讀詩文。

  1933年經傅增湘先生推介,受業於陳垣,涉足學術流別與考證之學。後聘爲輔仁中學國文教員。

  1935年任輔仁大學美術系助教。

  1938年後任輔仁大學國文系講師,兼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從事故宮文獻館審稿及文物鑑定工作。

  1949年任輔仁大學國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學博物館系副教授。

  1952年後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教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博士研究生導師。

  晚年擔任九三學社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世界華人書畫家聯合會創會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顧問,西泠印社社長。

  2005年6月30日2時25分病逝於北京。

  著作

  其主要著作《古代字體論稿》《詩文聲律論稿》《啓功叢稿》《啓功韻語》《啓功絮語》《啓功贅語》《漢語現象論叢》《論書絕句》《論書札記》《說八股》《啓功書畫留影冊》。

  《啓功全集》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啓功全集》共20卷,前10卷爲著述,包括詩詞創作、講學、口述歷史、書信、日記等,後10卷爲書畫作品,彙集了啓功先生創作的冊頁、成扇、手卷、橫幅、立軸、字課、臨寫等。《啓功全集》不僅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而且具有極大的鑑賞價值和極高的研究價值。

  家譜

  雍正帝胤禛——五子和親王弘晝——一子永璧——二子綿循——三子奕亨——五子載崇——二子溥良——長子毓隆——獨長子恆同——獨長子啓功

  啓功出生於書香世家,啓功之祖父毓隆(1872年-1923年)幼承家學,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甲午恩科二甲109名進士,散館授編修。

  啓功之曾祖父溥良(1854年-1922年)年輕時,請求革去封號、俸祿,參加科舉,並考中光緒六年(1880年)二甲第三十七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

  啓功之遠祖和親王弘晝(1712年-1765年)是歷史上有名的荒唐王爺,喜好辦喪事,吃祭品,但亦有歷史學家指他其實是爲免捲入弘時(雍正三子)和弘曆(雍正四子乾隆皇帝)對皇位的爭奪而以「荒唐」爲名韜光養晦。

藝術貢獻

  書法

  成就在書法→自創「啓體」賣價高

  啓功曾臨習大量碑帖,他的書法作品,無論條幅、冊頁、屏聯,都能表現出優美的韻律和深遠的意境,被稱爲「啓體」。書法界評論道:「不僅是書家之書,更是學者之書、詩人之書。」

  對於書法藝術本身,他也有很多創見。一般人學書法都是從寫「九宮格」或「米字格」開始,並把字的重心放在方格中心。啓功卻發現,字的重心不在傳統的米字格的中心點,而是在距離中心不遠的四角處,還推算出它們之間的比例關係正符合所謂的「黃金分割率」,對學習書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啓功的書法作品在市場上極受青睞。以2003年北京春拍爲例,中國嘉德共推出他的10幅作品,全部成交,其中超過8萬元的有4幅,《行書唐宋詩七幅》鏡心被拍至41.8萬元,成交價令人咋舌。
  
  繪畫

  繪畫→山水竹石表意趣

  啓功畫作的風格是:構圖嚴謹,手法生動,色彩鮮明,韻味悠長,尤其擅長山水竹石,極富傳統文人畫的意趣。「秋山人在畫中行」是其常用的題材。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他已在畫壇嶄露頭角,50年代達到藝術高峯。他也曾作畫賣錢,貼補生活。

  啓功晚年畫作價位呈穩定上升趨勢。中國嘉德1999年秋季拍賣他的《朱竹墨石圖》,以7萬餘元成交。到了2002年,同樣的四尺整紙啓功朱竹圖價位已在10萬元以上了。啓功眼疾加重,作畫十分困難,畫作更顯珍貴。

  他多次爲國家領導人出訪及國際交流繪製作品。啓功生前風趣地說:「我這裏是禮品製造公司。」

學術成就

  啓功除了是當代著名書畫家,亦通曉語言文字、古書畫鑑定之學,其中尤精碑帖研究。在碑帖之學上,啓功開拓了新的研究方法,啓功嘗作詩論曰:「買櫝還珠事不同,拓碑多半爲書工。滔滔駢散終何用,幾見藏家誦一通。」一改以往名家學者,如葉昌熾、翁方綱等研究歷代碑帖只重形式,不重內容;只知書法,而略其辭章之習。

  除研究方法開拓新途外,啓功更對《孝女曹娥碑》的真僞作出一錘定音之論,判定歷代相傳的《曹娥碑》殊非王羲之真跡。期間,雖有部分學者提出異議,如香港學者陳勝長曾撰〈絹本《孝女曹娥碑》墨跡考辨〉與之辯論,惟啓功以其獨特的研究方法與深厚學養,對陳氏之立論作出有力反駁,並深責陳氏之說乃「一派胡言」,終使《孝女曹娥碑》的真僞得以辨明。詳細論述請參考啓功《論書絕句》《古代字體論稿》《論書札記》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