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拾得 [唐] ? ~ ?
唐僧。太宗貞觀時人。天台山國清寺豐幹禪師遊鬆徑,見一十餘歲兒童,遂引至寺,付庫院。經三紀,令知食堂。與寒山友,狀類顛狂。閭丘胤出守台州,入寺見寒山、拾得二人,拜之,二人連臂走出,沈跡無所。胤復往寒巖謁問,便縮入巖穴中入滅。尋其遺物,唯於林間並村墅屋壁得詩三百餘篇。
► 56篇诗文
寒山、拾得二人佛法高妙,更兼詩才橫溢,佛門弟子認爲他們分別是文殊、普賢菩薩轉世。而且,寒山、拾得二人蹤跡怪異,其典型形象總是滿面春風,拍掌而笑,民間奉爲「和」、「合」二仙。舊時婚禮上,喜堂高掛二仙神像,寓意和氣好合。乾隆的父親雍正皇帝敕封寒山爲「和聖」,拾得爲「合聖」。
後來貞觀年間由天台山至蘇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此院遂改名爲聞名中外的蘇州寒山寺。詩人張績據此留下膾炙人口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處事祕訣
兩人在世曾留下許多詩偈,寒山、拾得的詩(尤其是寒山),具有脫俗的氣韻與禪機,對於世俗名利榮華,全不措懷。不唯具有徜徉於大自然的坦蕩胸懷,而且往往有警醒佛教徒的精闢之句,因此甚爲後人所推重。作品《寒山問拾得》中表現的是他們兩人之間的一段對話,可見他們的姿態:
有一天,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雲:「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雲:還有甚訣可以躲得?
拾得雲:我曾看過彌勒菩薩偈,你且聽我念偈曰:
老拙穿破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隨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