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鉉 [唐] ? ~ ?

唐博州博陵人,字臺碩。崔元略子。敬宗寶曆間進士。累官中書舍人、學士承旨。武宗好蹴鞠、角抵,鉉切諫,帝褒納之。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李德裕不和,罷爲陝虢觀察使。宣宗初封博陵郡公,出爲淮南節度使。懿宗鹹通初徙山南東道、荊南二鎮,封魏國公。卒於官。 ► 2篇诗文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崔鉉早年考中進士,進入藩鎮幕府,歷任荊南掌書記、西蜀掌書記、左拾遺、司勳員外郎、知制誥、翰林學士(後加承旨)、戶部侍郎。他曾針對唐武宗喜好蹴踘、角抵的行爲,上表勸諫,得到武宗褒獎。

擔任宰相
  會昌三年(843年),唐武宗任命崔鉉爲宰相,授爲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又兼任戶部尚書。會昌五年(845年),崔鉉因與李德裕不和,被免去宰相之職,外放爲陝虢觀察使。

  會昌六年(846年),唐宣宗繼位,任命崔鉉爲檢校兵部尚書、河中節度使、河中尹,封博陵縣開國子。大中三年(849年),崔鉉被召拜爲御史大夫,不久再次拜相,擔任正議大夫、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大中五年(851年),党項入寇。崔鉉欲獨掌相權,便趁機排擠右僕射白敏中,建議派大臣前去鎮撫。唐宣宗遂將白敏中外放,讓他征討党項。不久,崔鉉升任金紫光祿大夫、尚書左僕射、門下侍郎、弘文館大學士,進封博陵縣開國公。

出居淮南
  大中九年(855年),崔鉉被罷爲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加檢校司徒,進封魏國公。唐宣宗親自在太液亭餞行,並賜詩一首,稱他「七載秉鈞調四序」,對他執政七年間的政績表示認可。

  大中十二年(858年),宣州都將康全泰發動兵變,驅逐觀察使鄭薰。唐宣宗命崔鉉兼任宣歙觀察使,讓他征討叛軍。同年十月,崔鉉收復宣州,斬殺康全泰等人。宣宗加封他爲檢校司空,但卻免去其兼任的觀察使之職。

移鎮江陵
  鹹通元年(860年),崔鉉擔任山南東道節度使,後改任荊南節度使,出鎮江陵。

  鹹通九年(868年),徐州戍將龐勳在桂林發動叛亂,率戍卒北返中原,沿途大肆劫掠。崔鉉召集兵馬,扼守江湘要害,想要盡擒叛軍。龐勳得知後,不敢進入荊南境內,只得改道江西、淮右。

  崔鉉最終在江陵去世,但具體時間不詳。

家族成員

父親
  崔元略,進士出身,歷任京兆尹、戶部侍郎、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東都留守、義成軍節度使等職,追贈尚書左僕射。

兒子
  崔鉉有四子:崔沆、崔汀、崔潭、崔沂。崔沆曾在唐僖宗年間拜相,官至禮部侍郎、同平章事,黃巢之亂時遇害。崔沂則歷仕唐朝、後梁、後唐三朝,官至尚書左丞、太子少保。

軼事典故

前程萬里
  崔鉉幼年時曾隨父親崔元略去拜訪韓滉,很得韓滉的喜愛。崔元略道:「這孩子近來在詩道上進步很大。」韓滉便指着架上的鷹,讓韓滉賦詩歌詠。崔鉉接過紙筆,當即便作詩一首:「天邊心性架頭身,欲擬飛騰未有因。萬里碧霄終一去,不知誰是解絛人。」韓滉嘆道:「這孩子可以說是前程萬里啊!」後來,崔鉉果然進士及第,出將入相。

炙手可熱
  崔鉉擔任宰相時,任用親信鄭魯、楊紹復、段瑰、薛蒙等人蔘與議政,權盛一時。京師有諺語流傳:「鄭楊段薛,炙手可熱;欲得命通(指命運亨通),魯紹瑰蒙。」唐宣宗對此也有所耳聞,將這十六個字題在屏風上。鄭魯時任刑部侍郎,崔鉉想引薦爲宰相,但宣宗卻將其外放爲河南尹。後來,宣宗對崔鉉道:「鄭魯被外放了,朝中事情還是你說了算嗎?」崔鉉惶恐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