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言史 [唐] ? ~ 812
唐邯鄲人,一說趙州人。少尚氣節,不舉進士。與李賀、孟郊友善。初客鎮冀,王武俊奏爲棗強令,辭疾不受,人因稱爲劉棗強。後客漢南,李夷簡署爲司空掾,尋卒。有詩集。
► 78篇诗文
唐朝時有一個與李賀、孟郊同時代的詩人,他沒做過一天棗強縣令,卻被世人稱爲「劉棗強」。他叫劉言史,其詩百鍛爲字,千煉成句,《全唐詩》錄存其詩一卷,計七十九首。劉言史去世後,孟郊寫有一首《哭劉言史》:「……精異劉言史,詩腸傾珠河。取次抱置之,飛過東溟波。可惜大國謠,揚爲四夷歌。」可見劉言史的詩當時已蜚聲海外。茲錄劉言史詩二首,可見其風格:「花頷紅鬃一向偏,綠槐香陌欲朝天。仍嫌衆裏嬌行疾,傍鐙深藏白玉鞭。」「噴珠團香小桂條,玉鞭兼賜霍嫖姚。弄影便從天禁出,碧蹄聲碎五門橋。」
有一次,他去拜訪成德軍節度使王武俊,王武俊要出獵,便邀劉言史同往。行獵中馬匹驚起蘆葦叢中一雙鴨子,王武俊一箭雙鴨,十分興奮,得意地對劉言史說,我的武藝高強,先生詩詞頂尖,何不作詩以頌此文武之會?劉言史當即於馬上作《射鴨歌》以獻。王武俊愈加器重,欲推薦劉言史爲棗強縣令,劉言史卻以有病爲由婉辭,但人們卻由此稱劉言史爲「劉棗強」。
劉言史的名聲傳到了漢南節度使隴西公李夷簡的耳朵裏,渴思一見,便以髹器(漆器)千件賄賂王武俊,請其引薦。於是劉言史做了李夷簡的幕賓,從此每天與隴西公飲酒賦詩,劉言史由此詩名大噪。過了一段時間,李夷簡的一個從事(官職名,僚屬)說,以劉言史的才幹,只讓他作詩,是不是有點大材小用了?李夷簡便問劉言史願意做什麼官,劉言史回答說,我也沒多大能耐,做個參軍也就到頭了,於是被任命爲司功參軍。後來李夷簡又奏請爲其升職加爵,沒想到劉言史無福消受,詔下之日,竟無病而亡。隴西公大慟,說,果然如其所言,只做到了參軍。於是厚葬於襄陽萬山柳子關。十多年後,晚唐詩人皮日休爲其撰寫了長達1000多字的《劉棗強碑》,對劉言史的詩歌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稱「其美麗恢贍,自賀(李賀)外世莫得比」。
劉言史以「棗強」留名,卻沒在棗強縣做過一天縣令,而在唐朝時,棗強有一個縣尉也在中國文化史上留下了名字,只不過這名字留得有點另類。此人叫張懷慶,在詩歌大爲光大的唐朝,張懷慶不可避免地愛寫點小詩以附庸風雅,但他才氣有限,寫不出好詩來,於是就想了個「抄近道」的方法,即把別人的詩拿來改裝一番,當作自己的詩。監察御史李義府寫了一首詩:「鏤月成歌扇,裁雲作舞衣。自憐雪影,好取洛川歸。」張懷慶覺得不錯,就每句添兩個字,改裝成一首七絕充作自己的作品:「生情鏤月成歌扇,出意裁雲作舞衣。照鏡自憐雪影,時來好取
洛川歸。」有人編了兩句話嘲諷他:「活剝王昌齡,生吞郭正一(弘文館學士,中書待郎)」。「生吞活剝」這個成語即由此而來。
喜收藏書籍,藏書萬餘卷,但諸史少載其藏書之事,據其《放螢怨》詩中稱:「放螢去,不須留,聚時年少今白頭。架中科斗萬餘卷,一字千回重照見。青雲杳渺不可親,開囊欲放增餘怨。」《全唐詩》存其詩1卷,皮日休制有《劉棗強碑》。
劉言史是中唐燦爛詩星中的一顆。與他同年的盂郊讚譽他:「精異劉言史,詩腸傾珠河。」晚唐皮日休高度評價他:「其美麗恢贍,自賀外,世莫能比。」
劉言史與孟郊友善,與李翱亦有交往。他和李賀同時,詩歌風格亦近似。如《七夕歌》中有句雲:「雲衣香薄妝態新,彩輧悠悠度天津。玉幌相逢夜將極,妖紅慘黛生愁色。」美麗恢贍,頗具匠心。皮日休稱其詩「雕金篆玉,牢奇籠怪。百鍛爲字,千煉成句」(《劉棗強碑》)。劉詩多遊賞酬應之作,但《苦婦詞》一篇,對貧苦無告者深表同情,較能反映人民疾苦。嚴羽《滄浪詩話》說:「大曆以後,吾所深取者,李長吉、柳子厚、劉言史、權德輿、李涉、李益耳。」翁方綱《石洲詩話》也認爲:「劉言史亦昌谷之流,但少弱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