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坊

豐坊 [明] ? ~ ?

明浙江鄞縣人,字存禮,後改名道生,字人翁,別號南禺外史。豐熙子。嘉靖二年進士。除吏部主事,尋謫通州同知,免歸。居吳中,貧病以死。性狂誕,滑稽玩世。然高才博學,下筆數千言立就。於十三經皆別爲訓詁,鉤新索異。家有萬卷樓,藏書甚富。書法五體並能,尤善草書。工篆刻,善畫山水,不師古人,自成一家,亦寫花卉。有《萬卷樓遺集》等。 ► 47篇诗文

成就

  豐氏原爲鄞縣大姓,歷代爲官,代出聞人。豐坊自己博學工文,尤精書法,家有萬卷樓,藏書數萬卷,負郭田千餘畝,盡鬻以購法書名貼,又常夜以繼日,心摹手追,故書學極博,五體並能,晚年更是潦倒於書淫墨癖之中。黃宗羲《豐南禺別傳》曾對他有很形象的描寫:"讀書注目而視,瞳子嘗墮眶外半寸,人有出其左右,不知也。"豐坊不善治家理財,故後來家財喪失殆盡,其萬卷樓藏書中的宋槧和寫本,爲門生輩竊去十之有六,後又不幸遭大火,故所存佳本已無多。豐坊原與天一閣範欽交往頗深,早時範欽曾從萬卷樓抄書,豐坊亦曾爲範欽作《藏書記》,故萬卷樓劫餘之書盡售與天一閣,也就是順理成章之事了。

  出身藏書世家,極喜藏書,其家藏書起自北宋。宋南渡後,曆元迄明,代有聞人,收藏愈富。建書樓「萬卷樓」,如《千字文》、《孝經》、《龍瑞宮記》和許多宋元刻本、抄本、碑帖,乃海內墨寶。有良田千餘畝,典賣以購法書、名帖、古籍,藏古碑刻較多,人稱「書淫」、「墨癖」。在藏書史上留下"惡名"的是因爲他曾僞造了不少"古書"。如《河圖》石本、《魯詩》石本、《大學》石本,豐坊謬稱是其祖先清敏公於北宋間得之於祕府;又有朝鮮《尚書》、日本《尚書》,謊說是其曾祖豐慶得之於驛館。吳焯《繡谷亭薰習錄》評說:"其著述未免欺人,其翰墨洵可傳世也。"全祖望《天一閣藏書記》則譏爲"貽笑儒林,欺罔後學"。曾與範欽有深厚交情,曾爲範氏「天一閣」作有《藏書記》。所聚有數萬捲圖書。其中有諸多的版本是範欽所沒有收藏的,兩家互相抄錄,晚年得病後,無法照管圖書,所藏宋版書與珍貴抄本,爲其門生之輩及鄰里竊去者幾乎十之有六,餘存無幾。其後又遭火災,剩餘部分賣給範欽「天一閣」。其中有著名的碑帖如智永的《千字文》、王羲之《蘭亭序》等。藏書印有「天官考功大夫印」、「碧玉堂下吏」、「豐氏人季」、「豐氏人叔」、「文王孫子」、「豐氏存叔」、「南禺外史」、「四明」、「土木形骸仙風道骨」、「發解出身」、「筆研精良人生一樂」、「清敏公家」等。藏書家黃宗羲作有《豐南禺別傳》。 [2]  就現代心理學觀點而言,豐坊恃才傲物卻懷才不遇,以至於滑稽玩世,徜徉自恣,目空古今,再加上"晚得心疾",故就難免會故意做出一些自以爲駭世驚俗的事來。不幸晚年窮困潦倒,貧病交加,乃至寄居蕭寺,客死僧舍,令人嘆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