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叔遠

曹叔遠 [宋] ? ~ ?

宋溫州瑞安人,字器遠。少學於陳傅良。光宗紹熙元年進士。爲國子學錄,忤韓侂冑罷。通判涪州,後守遂寧,營卒莫簡稱亂,過境戢其徒無肆暴,曰“此江南好官員也”。入朝爲工部郎,出知袁州。以太常少卿召,權禮部尚書,遇事獻替,多所裨益。終徽猷閣待制。卒諡文肅。有《周官講義》及《永嘉譜》。 ► 2篇诗文

軼事典故

  爲官爲民

  曹叔遠任京官時光明正大,直言不阿,爲官地方時勤政廉潔,多有建樹。他知遂寧時,營卒苦於軍餉被侵克,相率作亂,局勢十分緊張。他即禁止亂兵擾亂百姓,並進行耐心細緻的疏導,終於使事態平息。人們都稱他爲:「江南來的好官員」。他在任潼州提刑時,與州牧李公植一道,克服種種困難,修復潼州府城,使該城的防衛得以加強,「捍護成都一路」,葉適爲之作《潼州府修城記》。他在知袁州時,減賦稅興學校、懲囂訟、浚李渠,使當地得以大治。特別是修李渠功績尤大。李渠自唐憲宗元和四年(809)至宋理宗寶慶二年(1226)的四百多年中,因未及時疏浚,堵塞十分嚴重,水旱災害頻繁。曹叔遠發動羣衆,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浚疏。袁人相慶,並刻《李渠志》,詳細寫明沿渠所經山川地形,水勢的高低、大小、險易,離江的遠近、曲折,以及某處宜疏,某處宜鑿,某處宜堵,某處設鬥貯水,某處用橋以便往來,某處用減少溝若干,某處用接水溝若干,都一清二楚,爲以後水渠的維修提供依據,李芳春作《重修李渠記》。

  嘉定六年,曹叔遠回鄉,邀請家鄉的耆俊以文相會。當時葉適亦正家居,一年中多次登門拜訪,兩人從容講貫義理實學,相交至深。次年七月,叔遠赴湖北漕幕,葉適作《送曹叔遠》雲:「曹子苦心懷百憂,古人遠矣思同流。平生未得雄豪力,今日便肯卑微休。麻源洞裏瓊葉雨,南草市上蘆花秋。十年老語爲誰了,西望滄江空白頭。」記敘了他們的共同遭遇,抒發了他們的深情厚誼。

  尊師輯遺

  曹叔遠十分敬重其師陳傅良,陳傅良去世後,他不辭勞苦,至嘉慶五年,輯成其師遺著《止齋文集》51卷,使其經國之學得以後傳。並在序言中滿腔熱情地歌頌了先生的經國大業:「深抱大業,至於化裁,推行不動聲色,使人迴心而向道者,其綱領條目,靡不該具」,「其任重道遠,終老未曾一日敢忘於斯焉」。他高度評價了先生一生功績,「嗚呼,盛矣,鄒魯之統緒,河洛之承續,千載以來,不知其能幾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