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澈 [宋] 1091 ~ 1127
名或作徹。宋撫州崇仁人,字德明。欽宗靖康初,以布衣三次上書,力陳改革弊政、安邊禦敵之策,未被採納。高宗即位,徒步至行在,伏闕上書,指斥宰臣黃潛善、汪伯彥主和誤國,遂與太學生陳東同時被害。有《歐陽修撰集》。
► 210篇诗文
歐陽澈(1097-1127)字德明,宋崇仁縣青雲(今江西省崇仁縣馬安鄉)櫟油人。生於宋哲宗紹聖四年,卒於高宗建炎元年,年三十一歲。性尚氣節,敢於直言,雖身爲布衣,卻以國事爲己任。常縱談世事,善談世事,慷慨尚氣,憂國憫時,見識明達,切中時弊,其憂國憫時之心,皆出自本性。
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舉攻宋,宋兵節節敗退。歐陽澈出於愛國之心,向朝廷上「安邊禦敵十策」,州官扣下不給轉呈。他又針對朝廷弊政,提出保邦禦敵,罷免賣國害民的奸臣等十件大事將上書欽宗。適逢金兵已攻破汴京,欽宗赴金營求和。金人提出苛刻條件,迫宋訂立城下之盟。歐陽澈聞訊憤慨已極,對人說:「我能口伐金人,強於百萬之師,願殺身以安社稷。有如上不見信,請質子女於朝,身使金營,迎親王而歸。」衆人笑他癡狂,他也不予理論,隻身徒步北上。
靖康二年(1127)五月,康王趙構即位於南京(今河南商丘南),是爲高宗。歐陽澈徒步到達南京,伏闕上書,力言李綱不能罷相,黃潛善、汪伯彥、張浚等主和派不可重用,並請御駕親征,以迎二帝。言辭激切,遭佞臣黃潛善等誣指爲「語涉宮禁」。高宗震怒,將他與太學生陳東一起斬首,年僅31歲。他曾說:「臣非不知而敢抗言,願以身而安天下。」果如其言。
尚書右丞許翰聽說歐陽澈等被殺,大爲震驚,遂力求免職,併爲陳東、歐陽澈撰寫哀辭。紹興四年(1134年),高宗被金兵趕至杭州以後,纔有所醒悟,懊悔不該殺死歐陽澈等人,遂追贈歐陽澈爲祕閣修撰。
有《歐陽修撰集》7卷(其中詩集《飄然集》三卷)。嘉定十七年,撫州通判胡衍義取歐陽澈靖康三書並刻爲六卷。事見本集卷首宋吳沆序,《宋史》卷四五五有傳。
歐陽澈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歐陽修撰集》爲底本,校以宋陳思《兩宋名賢小集·飄然集》(簡稱兩宋本),傅增湘校補《豫章叢書》本(簡稱傅校)。新輯集外詩一首附於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