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陛雲

俞陛雲 [清] ? ~ ?

人物生平

  同治七年(1868年)3月17日生於蘇州。父親俞祖仁有病,故俞陛雲出生後即跟隨他的祖父母,由祖父親自教育,《曲園課孫草》就是俞樾(號曲園)爲此而編寫的。

  1881年與彭雪琴尚書之長孫女(名見貞,字素華),結婚。

  光緒十年(1884年)應縣試考取秀才第一名。 1885年9月赴浙江應鄉試,俞陛雲中舉人第二名,稱亞元。

  1894年彭夫人病故。1895年11月俞陛雲的祖父爲他續娶杭州名門之女許之仙爲妻(即俞平伯之生母,也通詩文)。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戊戌科中進士後參加殿試,與夏同龢、夏壽田同登戊戌科進士前三名,俞陛雲以一甲三名賜探花及第,授編修。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欽命出任四川副主考。翌年由江蘇巡府以俞陛雲長經史,不獨以科貿見長,保舉應經濟特科複試,名列一等。

  1912年(民國元年)任浙江省圖書館監督(館長)。

  1914年被聘爲清史館協修,編修清史,不久由此移居北京,與愛新覺羅·溥儀私交甚厚。

  1932年3月,接溥儀邀佐政僞滿洲國書,撕信逐使,終生不與往來。

  1937年蘆構橋事變後,他不願出任敵僞工作,居京郊寓所,以賣字謀生,閉門以書、畫自娛,保持民族氣節。

  1950年10月12日卒於北京。

人物軼事

  光緒二十八年,俞陛雲出任四川鄉試副考官。提出閱卷不分主次,正副主考各自挑選,但在固定的名額中選合格的試卷。俞陛雲選中十四名舉人,此後這十四名考生成爲他的門生。第二年應禮部春闈,其中十人考中進士。可見俞陛雲慧眼識才。俞陛雲完成差事回京,旅途多有名勝古蹟,俞陛雲詩興大發。由於是皇帝欽派赴成都提督鄉試,故稱此詩文爲《蜀輶詩記》。光緒二十九年,引見散館人員,光緒皇帝下旨,俞陛雲、夏壽田業經授職編修,其餘人等分別授職。同年,俞陛雲由翰林院編修,徵舉經濟特科。閏五月,禮部引見考取經濟特科人員,得旨,翰林院編修俞陛雲等著記名遇缺題奏。

  民國三年(1914),俞陛雲應聘入清史館。1950年,俞陛雲去世。俞陛雲自幼受曲園老人(俞樾)教育培養,着力於詩詞、文章。俞陛雲寫詩自16歲開始,到20歲弱冠,已積詩千餘首,俞樾爲此詩集題名《小竹裏館吟草》。以後,俞陛雲謹記祖父關於詩的教誨「貴真而忌浮」,堅持數十年。但他不屑以詩聞名天下,所以直到他的下一代,纔將他的詩稿整理、刻印、出版。俞陛雲在詞的方面也有研究,有《樂靜詞》初編以及《樂靜詞》二編。

  晚年的俞陛雲以讀書自娛。由於他對梅花的偏愛,見到涉及梅花的故事,即隨手錄下來,並綴以詩,天長日久匯成《梅花記事百詠》。時稱此事爲「人與花契,人不異花;花以人傳,花不異人。」

  此外,他爲悼念他的夫人彭氏,還寫了不少表達自己悲切、思念之情的詩作,彙集爲《徇華室詩紀》,刊刻成行。他的著作《詩境淺說》,影響久遠,此書在1984年上海書店再次印行,發行極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