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淳耀

黃淳耀 [明] 1605 ~ 1645

明末進士、抗清英雄。初名金耀,字蘊生,號陶庵,又號水鏡居士,南直隸蘇州府嘉定(今屬上海)人,爲復社成員。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成進士,歸益研經籍。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嘉定人抗清起義,淳耀與侯峒曾被推爲首領。城破後,與弟黃淵耀自縊於僧舍。門人私諡貞文。能詩文,有《陶庵集》、《山左筆談》等。 ► 494篇诗文

人物生平

  黃淳耀生於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3歲讀千字文,5歲讀四書五經,14歲縣試名列前茅,17歲補博學弟子,人稱「黃家千里駒」。由於詩文出衆,受到「嘉定四先生」中程嘉燧的欣賞,並推薦給常熟大詩人錢謙益家執教蒙館。黃淳耀十分痛恨華而不實的八股文,與門人陸元輔組織「直言社」,倡導經世之用、言之有物的文章,名重一時。崇禎十六年(1642年)中進士,因生性耿直,不滿朝廷黑暗,不願做官,寧願返鄉教書,淡泊一生。

  1644年,清兵入關,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強令漢人剃髮蓄辮:「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激起強烈反抗。1645年閏六月,嘉定各地自發組織鄉兵抗清,共推鄉賢侯峒曾、黃淳耀爲領袖。侯、黃領導義軍守城廾日,殺清江南提督李成棟之弟李成林,至七月四日,終因寡不敵衆,城陷。侯峒曾不降,投葉城自盡。黃淳耀上吊自裁於西林庵,留下絕命書:「弘光元年,七月初四日,進士黃淳耀自裁於西城僧舍。嗚呼!進不能宣力皇朝,退不能潔身自隱,讀書寡益,學道無成,耿耿不昧,此心而已。異日夷氛復靖,中華士庶,在見天日,論其世者,當知予心!」」死年41歲,其弟黃淵耀隨兄而去,僅22歲,門人私諡貞文。兄弟死時,口血噴壁間,入磚寸許,其跡歷久不滅雲,無等法師含淚用筆在一旁寫下「留碧」兩字。黃淳耀死後,其弟子陸元輔將其遺像懸掛於書房,朝夕瞻拜,終生不輟。

  黃淳耀精研經籍,造詣深粹,詩文舊然成家,間有感諷時政之作,著有《山左筆談》、《陶庵集》。清代著名學者紀曉嵐評其詩「渾然天成,絕無懦響」。黃淳耀崇拜陶淵明,故有陶庵號,文章質樸淡雅,如《李龍眠畫羅漢記》、《頑山賦》等膾炙人口的佳作,至今仍被人推崇,有的還入選學生課本。錢大昕曾贊言:「公之文章,青天白日;公之心地,寒冰顥月。」

  淳耀善書,法顏真卿,亦工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