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庠 [宋] 1065 ~ 1147

宋澧州人,徙居潤州丹陽之後湖,字養直,號後湖居士。少能詩,蘇軾見其《清江曲》,大愛之,謂置李白集中,誰疑其非。由是知名。高宗紹興間居廬山,以徐俯薦,被召,固辭不赴。善文詞,尤工詩。有《後湖集》、《後湖詞》。 ► 64篇诗文

文學創作

  蘇庠在當時曾有詩名。有的評論家甚至比之爲李白。《宋詩紀事》所輯選的10餘首詩,內容多是怡情自然風物,格調輕快空靈,江西詩派習氣不甚濃重。但他傳世較多的是詞,詞的成就高於詩。其詞多描寫閒適生活。這與他隱居不仕的經歷和志趣是直接相關的。他能避纖麗與浮豔,以明朗爽潔的筆調繪出「淋浪淡墨水雲鄉」(〔浣溪沙〕),給北宋末年以來的詞壇吹入了清新的空氣。他不乏寫景的佳作,如〔虞美人〕:「山連積水水連空,溪上青蒲短短柳重重」;〔菩薩蠻〕:「北風振野雲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歸鴻,夕嵐千萬重。」但也常流露出忘懷世事的消極思想,如「甕中春色,枕上華胥,便是長生」(〔訴衷情〕);「醉眠篷底,不屬人間世」(〔點絳唇〕)。總的說來,蘇庠詞的內容比較狹窄,對北宋末年的社會現實反映得很少。不過在「年時憶著花前醉,而今花落人憔悴」(〔菩薩蠻〕),「白沙煙樹有無中,雁落滄洲何處所」(〔木蘭花〕)的清婉之詞中,似乎也隱含着一絲家國淪亡的哀怨與悵惘。

  蘇庠的作品,《直齋書錄解題》著錄《後湖集》10卷、《後湖詞》1卷。《宋史·藝文志》著錄《蘇庠集》30卷,均佚。近人劉毓盤輯有《後湖詞》1卷,易大廠編入《北宋三家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