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

· 徐渭
馬血爲轉燐,人血爲野火。 何爲松柏間,赤輪陟如跛。 人言鬼炬微,神者赤而大。 騶導向空馳,填雲盛旗馬。 枯冢僻且荒,來遊則雲那。 我欲往詢之,恐即無可話。 隔河聞於菟,黃犢夜在野。 一夫呼以馳,炬滅松露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馬血(mǎ xuè):馬的血液。 轉燐(zhuǎn líng):轉化爲燃燒的火焰。 野火:指燃燒在野外的火焰。 松柏:指松樹和柏樹。 赤輪(chì lún):紅色的太陽。 陟(zhì):升起。 跛(bǒ):跛行,形容太陽升起時的樣子。 鬼炬(guǐ jù):傳說中鬼神點燃的火炬。 騶導(zōu dǎo):古代指揮軍隊的將領。 填雲盛旗馬:指馬匹奔馳時揚起的塵土和旗幟。 枯冢(kū zhǒng):乾枯的墳墓。 雲那(yún nà):古代地名,指遠方。 菟(tù):古代地名,指遠方。 黃犢(huáng dú):古代地名,指遠方。 炬滅(jù miè):火炬熄滅。 松露(sōng lù):指松樹根部的露水。

翻譯

馬的血液化作了燃燒的火焰,人的血液成爲了野外燃燒的火焰。在松樹和柏樹之間,紅色的太陽升起,猶如跛行。人們說鬼神點燃的火炬微弱,神明的火焰則紅而巨大。將軍引導着軍隊奔馳向前,揚起塵土,旗幟飄揚。乾枯的墳墓荒涼僻遠,前去遊覽則在遠方。我想前去探尋,卻擔心沒有什麼可以交談。隔着河流聽到了遠方的消息,黃犢夜晚在野外。有人呼喚着馬奔馳,火炬熄滅,松樹根部的露水流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神祕而壯麗的畫面,通過馬血和人血化作野火的意象,表現了自然界的神祕力量和生命的輪迴。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將自然景象與人類活動相結合,展現出詩人對於生命、死亡和神祕力量的思考。整體氛圍幽深,意境深遠,給人以啓迪和思考。

徐渭

徐渭

明浙江山陰人,字文清,改字文長,號天池,晚號青藤。諸生。有盛名,天才超逸,詩文書畫皆工。常自言吾書第一,詩次之,文次之,畫又次之。其畫工花草竹石,筆墨奔放淋漓,富於創造。知兵好奇計,客胡宗憲幕,擒徐海,誘王直,皆預其謀。宗憲下獄,渭懼禍發狂自戕不死。又以擊殺繼妻,下獄論死,被囚七年,得張元忭救免。此後南遊金陵,北走上谷,縱觀邊塞阨塞,輒慷慨悲歌。晚年貧甚,有書數千卷,斥賣殆盡。自稱南腔北調人,以終其生。有《南詞敘錄》、雜劇《四聲猿》及文集。 ► 15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