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賦寄謝石川銀臺二律誤傳司寇顧箬翁吟幾辱和贈草草奉答
慕藺從來荊識新,不嫌疏率諒予真。
公才自合當經濟,老我寧堪束佩紳。
泉石每牽歸隱興,鶯花偏笑苦吟身。
追陪何日容傾倒,較了詩聯較酒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慕藺:敬慕賢人。藺,指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的大臣,以智勇著稱。
- 荊識:初次相識。荊,古代的一種植物,常用來比喻初識。
- 疏率:疏遠而直率。
- 諒予真:諒解我的真誠。
- 經濟:治理國家。
- 束佩紳:指束縛於官場。佩紳,古代官員的服飾。
- 泉石:指隱居山林的生活。
- 鶯花:春天的景象,也指美好的時光。
- 苦吟身:指苦苦吟詠的詩人身份。
- 追陪:追隨陪伴。
- 傾倒:盡情暢談。
- 酒巡:酒宴上的輪流敬酒。
翻譯
我向來敬慕賢人,初次相識便感到新鮮,不介意我的疏遠和直率,希望你能理解我的真誠。你的才能自然適合治理國家,而我這老朽之人怎能適應官場的束縛呢?山林泉石常常牽動我歸隱的念頭,春天的鶯歌花笑卻嘲笑我這苦吟的詩人。何時纔能有機會追隨你,盡情暢談,一邊品評詩作,一邊輪流敬酒。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賢人的敬慕之情,以及對自己身份和處境的反思。詩中,「慕藺從來荊識新」一句,既表達了對賢人的敬仰,又體現了初識的喜悅。後文則通過對「經濟」與「束佩紳」、「泉石」與「鶯花」的對比,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矛盾:一方面渴望歸隱山林,享受自然之美;另一方面又自嘲爲苦吟的詩人,無法擺脫現實的束縛。結尾處,詩人表達了對未來相聚的期待,希望能在詩酒之間找到心靈的慰藉。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
孫承恩的其他作品
- 《 登瀛圖 》 —— [ 明 ] 孫承恩
- 《 宋樗庵李鶴峯同一齋過訪次前韻四首 》 —— [ 明 ] 孫承恩
- 《 古像贊二百零五首 其六十七 諸葛武侯 》 —— [ 明 ] 孫承恩
- 《 同張石磐侍御遊沈氏山庒三首 其三 》 —— [ 明 ] 孫承恩
- 《 送司成龔雲崗赴南都 》 —— [ 明 ] 孫承恩
- 《 和夏桂洲喜瑞雪二首 》 —— [ 明 ] 孫承恩
- 《 次桂翁東閣讀卷韻三首 》 —— [ 明 ] 孫承恩
- 《 故園脩竹日在目中家人來都下問以詩五首 》 —— [ 明 ] 孫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