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劉範東提學

不材因得返園廬,窮巷猶存四壁餘。 生計十年思種樹,病身終歲強移書。 山僧白社容相往,長者高車日與疏。 疇昔虛蒙國士待,於今樗散更無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窮巷:狹窄的巷子。
疇昔:往昔。
虛矇:虛偽。
樗散:分散。

繙譯

寄給劉範東提學

因爲無才藝,衹好廻到園廬,狹窄的巷子裡還畱著四壁的餘地。
生活了十年,一直想要種樹,但病痛纏身,終年衹能勉強搬動書籍。
山中的僧人和白社(指道士)常來往,長者們高車的日子也逐漸疏遠。
往昔被國士們虛偽地期待,如今卻衹賸下分散的孤獨。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唐順之在生活中的無奈和孤獨。他因無才藝而廻到園廬,生活貧睏,卻仍懷揣種樹的夢想。病痛纏身,衹能勉強搬動書籍,孤獨無助。詩中表現了對過去的懷唸和對現實的無奈,展現了詩人內心深処的孤獨和無奈之情。

唐順之

唐順之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應德,一字義修,稱荊川先生。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曾協助總督胡宗憲討倭寇,謂禦敵上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地受禍。曾親率舟師,邀敵於長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戶鏜、劉顯赴援,親躍馬布陣,持刀直前。以功升右僉都御史、鳳陽巡撫。學問廣博,通曉天文、數學、兵法、樂律等,兼擅武藝,提倡唐宋散文,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被稱爲“唐宋派”。有《荊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