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黃子晦

黌舍相逢憶聚星,予慚入室爾趨庭。 子長能繼先人業,王吉曾承博士經。 萬里風煙還命駕,廿年蹤跡已如萍。 衰顏重感青衿日,一笑尊前喜愧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黌舍(hóng shè):古代學校的名稱,指學校。 聚星:指聚在一起的同窗好友。 予(yú):我。 趨庭:指拜訪家門。 子長:指黃子晦。 王吉:指唐順之。 博士經:指科舉考試中的博士科目。 風煙:指風景。 萍:浮萍,比喻漂泊不定。 衰顏:指老去的容顏。 青衿:古代學生的標誌,指學生身份。 喜愧並:既高興又慚愧。

翻譯

在黌舍裏相遇,想起我們曾經聚在一起的時光,我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地來到你的家門。黃子晦,你繼承了先人的事業,而我則曾經受過博士科目的教誨。千里風景依舊美麗,但二十年過去了,我們的足跡卻如同漂泊的浮萍一般。歲月在我的臉上留下了痕跡,我在你面前一笑,既高興又慚愧。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唐順之對黃子晦的敬重和感慨之情。詩人通過黌舍相逢的場景,勾起了對過往友誼的回憶,同時也反映了時光流逝,人事已非的感慨。詩中運用了古代學校、科舉考試等背景,展現了友情與時光的交融,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唐順之

唐順之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應德,一字義修,稱荊川先生。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曾協助總督胡宗憲討倭寇,謂禦敵上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地受禍。曾親率舟師,邀敵於長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戶鏜、劉顯赴援,親躍馬布陣,持刀直前。以功升右僉都御史、鳳陽巡撫。學問廣博,通曉天文、數學、兵法、樂律等,兼擅武藝,提倡唐宋散文,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被稱爲“唐宋派”。有《荊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