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

· 呂誠
徒步歸來海上城,荊榛滿路不堪行。 問人倏忽更貧富,訪友淒涼半死生。 烏寶無神悲積帑,青松有淚對空塋。 逆流一片門前水,猶對青山落日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荊榛(jīng zhēn):荊棘和雜草。
  • 倏忽(shū hū):迅速,極快。
  • 烏寶:指烏鴉,古人認爲烏鴉能帶來財富,此處比喻財富。
  • 積帑(jī tǎng):積存的財寶。
  • 空塋(kōng yíng):無人的墳墓。

翻譯

我徒步回到了海邊的城市,路上滿是荊棘和雜草,行走艱難。 詢問路人,貧富變化迅速,令人驚訝;探訪朋友,卻發現他們多半已經去世或病重,情景淒涼。 烏鴉雖被認爲能帶來財富,但此刻卻顯得無神,因爲積存的財寶已無人問津;面對無人的墳墓,青松似乎也在流淚。 門前的那片水流依舊逆流而上,而青山和落日依舊明亮,彷彿一切都沒有改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歸鄉後的所見所感,通過對比歸途的艱難與家鄉的變遷,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無常的感慨。詩中「荊榛滿路」、「問人倏忽更貧富」、「訪友淒涼半死生」等句,生動地描繪了歸途的艱辛和家鄉的滄桑變化。後兩句通過對烏鴉和青松的描寫,進一步抒發了詩人對逝去時光和人事的哀思。結尾的「逆流一片門前水,猶對青山落日明」則以自然景色的恆常不變,反襯出人事的變遷,增添了詩的哲理意味。

呂誠

元崑山人,字敬夫,後更名肅。工詩詞。名士鹹與之交。家有園林,嘗蓄一鶴,復有鶴自來爲伍,因築來鶴亭。邑令聘爲訓導,不起。有《來鶴亭詩》。 ► 1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