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
執虛如執盈,執圭如不勝。
譬之循牆走,蹜蹜惟恐傾。
聖賢重戒慎,厭斁寧敢生。
漏室雖至暗,衣冠對神明。
出門何所見,如接公與卿。
安居固無爲,如臨祭與兵。
嘗觀庸學傳,庶幾學斯成。
戒慎與慎獨,沒齒期遵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執虛如執盈:拿着空的東西就像拿着滿的東西一樣小心。
- 執圭如不勝:拿着玉圭(古代貴族的禮器)就像拿不動一樣謹慎。
- 循牆走:沿着牆邊走。
- 蹜蹜:小心謹慎的樣子。
- 厭斁:厭倦。
- 漏室:破舊的房間。
- 衣冠對神明:穿戴整齊,面對神明。
- 接公與卿:接待高官顯貴。
- 臨祭與兵:面臨祭祀或戰爭。
- 庸學傳:普通的學問傳承。
- 沒齒:終身。
翻譯
拿着空的東西就像拿着滿的東西一樣小心,拿着玉圭就像拿不動一樣謹慎。這就像沿着牆邊小心地走,總是擔心會摔倒。聖賢們強調要戒慎,不敢有絲毫的厭倦。即使在破舊的房間裏,也要穿戴整齊,面對神明。出門時,無論看到什麼,都要像接待高官顯貴一樣。安居時雖然無所作爲,但也要像面臨祭祀或戰爭一樣嚴肅。我曾經看過普通的學問傳承,也許這樣學習才能成功。戒慎和慎獨,我終身都要遵守。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於生活態度的深刻理解。通過「執虛如執盈,執圭如不勝」的比喻,強調了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應保持謹慎和敬畏的心態。詩中提到的「聖賢重戒慎」和「戒慎與慎獨」,體現了作者對於傳統道德和學問的尊重與追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於生活的嚴肅態度和對學問的虔誠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