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
展雄古名盜,橫行恣兇惡。
眈眈誰敢攖,殺人供咀嚼。
公然據太行,往來悉攘奪。
牗下終老壽,天意竟何若。
我聞三代時,羣黎遂生樂。
後來日滋僞,綠林滿丘壑。
窮寇不須追,餓虎不足縛。
公家薄租稅,此輩將自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展雄:指古代的強盜,這裏特指戰國時期的盜賊展蹠(zhí),又稱盜蹠。
- 眈眈:形容目光兇狠,貪婪地注視。
- 攖:觸犯,干擾。
- 牖下:窗戶下,指家中。
- 遂生樂:生活安樂。
- 綠林:原指山林,後指盜賊聚集之地。
- 窮寇:走投無路的盜賊。
- 餓虎:比喻兇惡的人。
- 公家:指國家或政府。
- 薄租稅:指減輕賦稅。
翻譯
古時候的強盜展雄,橫行霸道,兇惡無比。他的目光兇狠,無人敢觸犯,殺人如同咀嚼食物一般。他公然佔據太行山,往來之間盡是搶劫掠奪。然而,他最終卻在家中安享晚年,這樣的天意究竟是怎樣的呢?我聽說在夏商周三代時期,百姓生活安樂。但後來世風日下,虛僞盛行,盜賊遍佈山林。對於走投無路的盜賊,不必窮追不捨;對於兇惡的人,也不足以束縛。如果政府能夠減輕賦稅,這些盜賊自然會減少。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古代強盜展雄的描述,反映了社會動盪和盜賊橫行的現象。詩中,「展雄」被描繪成一個兇殘無比的強盜,他的存在象徵着社會的混亂和無序。後文通過對三代時期和後來社會的對比,揭示了社會風氣的惡化和盜賊問題的嚴重性。最後,詩人提出通過減輕賦稅來減少盜賊的建議,體現了對社會問題的深刻思考和解決之道。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深刻關注和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