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總兵索題劍次周太僕韻

· 江源
龍泉三尺鎮相隨,出匣光芒照斗箕。 新淬鸊鵜愁魍魎,舊埋冤獄泣雄雌。 尚方欲請誅奸佞,帳下曾經斬豔姬。 見說三邊烽火息,將軍持此莫忘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龍泉:古代寶劍名。
  • 三尺:指劍,因劍長約三尺,故稱。
  • :常,長久。
  • 出匣:劍從劍鞘中拔出。
  • 光芒:指劍光。
  • 照斗箕:形容劍光亮如星斗。
  • 新淬:新近淬火。
  • 鸊鵜:pì tí,一種水鳥,其油脂可用於淬劍,使劍更加鋒利。
  • 魍魎:wǎng liǎng,古代傳說中的山川精怪。
  • 冤獄:冤屈的案件。
  • 雄雌:比喻勝負、高下或強弱。
  • 尚方:古代官署名,掌管制造供應帝王所用器物。
  • 奸佞:奸邪諂媚的人。
  • 豔姬:美豔的女子。
  • 三邊:指邊疆。
  • 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
  • :平息,停止。
  • 持此:持有這把劍。
  • 莫忘危:不要忘記危險。

翻譯

龍泉寶劍三尺長,常伴我身旁,拔劍出鞘,光芒如星斗般閃亮。 新近淬火的劍鋒,令山川精怪都感到憂愁,曾埋藏的冤獄,讓勝負難分的雙方都哭泣。 若能請得尚方寶劍,定要誅殺奸邪諂媚之徒,曾在帳下斬殺過美豔的女子。 聽說邊疆的烽火已經平息,將軍持有這把劍,不要忘記危險依然存在。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龍泉寶劍的威力和歷史,表達了詩人對正義和勇武的讚美。詩中,「龍泉三尺」與「出匣光芒」描繪了寶劍的非凡與鋒利,而「新淬鸊鵜」與「舊埋冤獄」則反映了劍的歷練與沉重。後兩句提及劍曾用於誅殺奸佞和斬殺豔姬,顯示了其正義與決斷。結尾提醒將軍即使在和平時期也不應忘記危險,體現了詩人對國家安全的深切關懷。

江源

明廣東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進士。任上饒知縣,清訟獄,百姓感服。遷戶部主事,歷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譽。以忤權貴出爲江西按察僉事。綜理屯田水利,燭奸刷弊,不動聲色。擢四川副使,乞休歸,優遊泉石,以詩自娛。卒年七十二。有《桂軒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