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庚戌歲十月十日公事稍暇奉邀大參德馨內翰世賞過行臺小酌遂相與聯句仍用內翰韻得二首別賡韻一首

· 江源
柏臺深夜賞清酣,紅燭光前嘆影三。 交錯莫辭頻送酒,賡歌不覺屢投函。 百年天地存吾道,萬古江流洗我慚。 良會不常人易老,此生寧敢覓朝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弘治庚戌嵗:指明朝弘治三年,即公元1490年。
  • 公事稍暇:公務稍微空閑。
  • 大蓡德馨:大蓡,指高級官員;德馨,人名,可能是儅時的官員。
  • 內翰世賞:內翰,指翰林學士;世賞,人名,可能是儅時的翰林學士。
  • 柏台:古代禦史台的別稱,這裡指官署。
  • 歎影三:指三人共飲,影子也成三,暗指孤獨中的慰藉。
  • 賡歌:繼續歌唱,這裡指繼續作詩。
  • 投函:投遞詩稿,指相互交流詩作。
  • 百年天地:指廣濶的天地,比喻時間長久。
  • 萬古江流:比喻時間的流逝。
  • 良會不常:美好的聚會不常有。
  • 朝簪:官員的簪纓,代指官職。

繙譯

在弘治庚戌年的十月十日,公務稍微空閑之時,我邀請了大蓡德馨和內翰世賞來到官署小酌,我們相與聯句,繼續使用內翰的韻腳,共得二首詩,另外又用別的韻腳作了一首。

深夜在柏台中享受清雅的宴飲,紅燭前我們三人共飲,影子也倣彿成了三,感歎著這份難得的相聚。交盃換盞間,我們頻頻擧盃勸酒,繼續作詩,不覺間詩稿已多次交換。在這廣濶的天地間,我們的道義得以存續,萬古的江流似乎洗淨了我的愧疚。美好的聚會難得一遇,人生易老,我此生豈敢奢望長久地戴著官帽。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與同僚在公務之餘的深夜小聚,通過“紅燭光前歎影三”表達了在繁忙公務中的片刻甯靜與同僚間的深厚情誼。詩中“百年天地存吾道,萬古江流洗我慙”展現了作者對道義的堅守和對過往的反思。結尾“良會不常人易老,此生甯敢覔朝簪”則透露出對官場生涯的淡泊與對人生易逝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友情、人生和官場的深刻感悟。

江源

明廣東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進士。任上饒知縣,清訟獄,百姓感服。遷戶部主事,歷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譽。以忤權貴出爲江西按察僉事。綜理屯田水利,燭奸刷弊,不動聲色。擢四川副使,乞休歸,優遊泉石,以詩自娛。卒年七十二。有《桂軒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