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王昭君

· 江源
渺渺天涯君去時,黃金何日贖蛾眉。 誰知粉繪能相負,尚得君王不自持。 青冢路邊南雁盡,黃龍塞上北風吹。 琵琶卻解將心事,樂府皆傳漢國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渺渺:形容遙遠的樣子。
  • 黃金何日贖蛾眉:指何時能用黃金贖回美麗的女子。
  • 粉繪:指畫像。
  • 相負:辜負。
  • 不自持:無法自控。
  • 青冢:指王昭君的墓。
  • 南雁盡:指南飛的大雁已經不見,象徵着與中原的隔絕。
  • 黃龍塞:指邊塞地名。
  • 北風吹:北風呼嘯,形容邊塞的荒涼。
  • 琵琶卻解將心事:琵琶能表達出內心的情感。
  • 樂府:古代音樂官署,也指其採集的詩歌。
  • 漢國辭:指漢朝的詩歌。

翻譯

你離去時,身影消失在遙遠的邊疆,何時才能用黃金贖回那美麗的容顏? 誰曾想,那畫像竟辜負了她的真實美貌,卻仍讓君王爲之傾倒,無法自控。 青冢路旁,南飛的大雁已不見蹤影,黃龍塞上,北風呼嘯,荒涼悽切。 琵琶聲中,她傾訴着心事,樂府中傳唱的,都是漢朝的詩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王昭君遠嫁邊塞的淒涼景象,通過「渺渺天涯」、「青冢路邊」、「黃龍塞上」等意象,展現了她與中原的隔絕和邊塞的荒涼。詩中「黃金何日贖蛾眉」一句,表達了詩人對王昭君命運的同情和惋惜。後兩句則通過琵琶和樂府,傳達了王昭君內心的情感和對漢朝的思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歷史人物的感慨和對邊塞生活的想象。

江源

明廣東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進士。任上饒知縣,清訟獄,百姓感服。遷戶部主事,歷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譽。以忤權貴出爲江西按察僉事。綜理屯田水利,燭奸刷弊,不動聲色。擢四川副使,乞休歸,優遊泉石,以詩自娛。卒年七十二。有《桂軒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