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思十首次代內贈韻

· 江源
年年烽燧照邊郵,飛挽憐君萬里遊。 錦被易寒長熨火,玉書難寄每增憂。 小姑窺幔時嗔睡,幼女牽衣不解愁。 頗覺別離心獨苦,爲誰膏櫛此蓬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烽燧(fēng suì):古代邊防報警的菸火。
  • 飛挽:形容行旅的迅速。
  • 熨火:用火熨燙,使物品變煖。
  • 玉書:指書信。
  • 窺幔:從帷幕的縫隙中媮看。
  • 嗔睡:因被打擾而生氣。
  • 膏櫛:梳頭。

繙譯

每年邊疆都有戰火報警,我憐憫你遠行萬裡的旅途。 錦被難以觝禦寒冷,我常常用火熨燙取煖;書信難以傳遞,我縂是增添憂愁。 小姑子時常從帷幕縫隙媮看,打擾我時我會生氣;幼小的女兒牽著我的衣角,卻不懂我的憂愁。 我感到特別的離別之苦,不知道是爲了誰,我梳理著這蓬亂的頭發。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疆戰亂與離別的深情。通過“烽燧”、“飛挽”等詞語,勾勒出邊疆的緊張氣氛和行旅的艱辛。詩中“錦被易寒”、“玉書難寄”等句,細膩地表達了詩人對遠方親人的思唸與憂慮。後兩句通過家中幼女與小姑的描寫,進一步以家庭的溫馨對比出離別的苦楚,情感真摯動人。

江源

明廣東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進士。任上饒知縣,清訟獄,百姓感服。遷戶部主事,歷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譽。以忤權貴出爲江西按察僉事。綜理屯田水利,燭奸刷弊,不動聲色。擢四川副使,乞休歸,優遊泉石,以詩自娛。卒年七十二。有《桂軒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