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
神龜曾出洛,鳳凰亦鳴岐。
靈物豈虛來,解後文明時。
羲文既以遠,元氣日以衰。
雖有麟與鳳,致之者爲誰。
嗟嗟仲尼氏,棲棲良足悲。
獲麟竟遭斃,識者空漣洏。
嗤彼五胡世,禎祥何所期。
蒼麟駕鼓車,天道真嗤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神龜:傳說中的靈龜,這裏指洛書中的神龜。
- 鳳凰:傳說中的神鳥,象徵吉祥。
- 岐:地名,傳說中鳳凰曾在此鳴叫。
- 羲文:指伏羲和文王,古代的聖王。
- 元氣:指宇宙間的生命力或原始的自然力量。
- 麟:傳說中的神獸,象徵吉祥。
- 棲棲:忙碌不安的樣子。
- 漣洏:淚流滿面的樣子。
- 五胡:指中國歷史上五胡亂華時期的五個主要民族。
- 禎祥:吉祥的徵兆。
- 蒼麟:蒼老的麒麟。
- 鼓車:古代用於戰爭的戰車。
- 嗤嗤:嘲笑的樣子。
翻譯
神龜曾經出現在洛水,鳳凰也在岐山鳴叫。這些靈物豈是虛幻的,它們出現是爲了預示文明的時期。伏羲和文王的時代已經遠去,宇宙間的生命力日漸衰弱。雖然有麒麟和鳳凰這樣的吉祥之物,但誰能引來它們呢?可憐的孔子,他忙碌不安的生活實在令人悲哀。他得到的麒麟最終還是死去,知情者爲此淚流滿面。在五胡亂華的時代,吉祥的徵兆又在哪裏呢?蒼老的麒麟被用來駕駛戰車,天道真是可笑。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神龜、鳳凰、麒麟等靈物的描繪,表達了對古代文明衰落的哀嘆和對時局的失望。詩中,「神龜」和「鳳凰」象徵着古代的文明和吉祥,而「羲文」的遠去和「元氣」的衰弱則反映了作者對時代變遷的感慨。孔子和麒麟的故事,以及五胡亂華的背景,進一步加深了詩中的悲愴和諷刺。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