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打魚歌

大船峨峨系江岸,鮎魴鱍鱍收百萬。 小船取速不取多,往來拋網如擲梭。 野人無船住水滸,織竹爲樑數如罟。 夜來水長沒沙背,津市家家有魚賣。 江邊酒樓燕估客,割鬐砍鱠不論百。 楚姬玉手揮霜刀,雪花錯落金盤高。 鄰家思婦清晨起,買得蘭江一雙鯉。 篩篩紅尾三尺長,操刀具案不忍傷。 呼童放鯉潎波去,寄我素書向郎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峨峨:高大的樣子。
  • 鮎魴nián fáng):鮎魚和鯿魚。
  • 鱍鱍bó bó):魚跳躍或擺尾的樣子,這裏形容魚多。
  • 水滸:水邊。
  • 織竹爲梁數如罟:用竹子編織成捕魚的漁具,數量如同漁網。 ):漁網。
  • 燕估客:宴請商人。 :通「宴」,宴請; 估客:商人。
  • ):魚鰭。
  • 砍鱠:把魚肉切成薄片,即膾。
  • 潎波piē bō):在波浪中輕快遊動。

翻譯

高大的船隻穩穩系在江岸,捕獲的鮎魚、鯿魚密密麻麻,數量達百萬之多。小船隻求速度快而不在於捕得多,在江上往來穿梭,拋撒漁網就像織布的梭子一樣頻繁。江邊沒有船的百姓居住在水畔,用竹子編織成漁具捕魚。夜間江水上漲淹沒了沙洲的背部,清晨津市處處人家都有魚售賣。江邊的酒樓裏宴請着各地的商人,這裏切魚做菜不論斤兩。楚國女子潔白如玉的手揮舞着閃着寒光的大刀,魚肉如雪花般飛落,高高堆在金色的盤子裏。鄰家思念遠方丈夫的婦人清晨起牀,在蘭江市場買了一對鯉魚。鯉魚紅色的尾巴細細長長,足有三尺。婦人拿着刀站在案板前,實在不忍心傷害它們。叫家中的小童把鯉魚放回江中,讓它們在水波里自由遊弋,還想讓鯉魚把自己的書信帶給遠方的夫君 。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津市江邊熱鬧的打魚生活場景。詩的開篇描繪出大船捕得大量魚的壯觀場面,緊接着描述小船快速捕魚的忙碌身影,展現出了兩種捕魚方式的不同特點。隨後筆鋒一轉,描寫到江邊的酒樓,魚肉被製作成精美的菜餚招待客商,展示出繁榮的市井景象。後半部分則從思婦買鯉放鯉的舉動入手,平添出一份柔情與思念。整首詩動靜結合,以景襯情。生動且流暢地描繪出津市獨特的漁人生活風俗畫卷,從生產到飲食,更至情感,畫面豐富又充滿生活氣息,既展現出江埠的繁榮與活力,又蘊含着人情之美與深婉情愫 。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陽人,字仲默,號大復。八歲能作文,十五中舉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劉瑾用事,謝病歸。瑾敗,以薦除中書。時武宗多以佞幸爲義子。景明疏言“義子不當蓄,宦官不當寵”。官至陝西提學副使,以病投劾歸,抵家而卒。與李夢陽齊名,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時人言天下詩文必稱“何李”。又與邊貢、徐禎卿並稱四傑,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稱七才子,即所謂“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後,論詩每相牴牾。申何者謂何詩俊逸,李詩粗豪,蓋風格實有區別。有《大復集》、《雍大記》、《四箴雜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