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朱仲綱赴杭韻

· 盧琦
客中送子西禪度,落日寒煙滿翠微。 美玉無瑕和氏泣,蓴鱸有興季鷹歸。 江城雁過秋生樹,野店雞鳴月在衣。 壯歲功名須努力,只今搜士到柴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西禪度: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是指杭州的某個禪寺。
  • 翠微:指山色青翠,這裏泛指山。
  • 和氏泣:指和氏璧的故事,和氏因發現璞玉而被誤解,後璞玉被雕琢成著名的和氏璧。這裏比喻美玉雖好,但不易被人識別。
  • 蓴鱸有興季鷹歸:蓴鱸,指蓴菜和鱸魚,是江南的特產,常用來象徵思鄉之情。季鷹,指晉代文學家張翰,他因思念家鄉的蓴菜和鱸魚而辭官歸隱。
  • 壯歲:壯年,指青壯年時期。
  • 搜士:尋找有才能的人。
  • 柴扉:簡陋的門,指貧寒人家。

翻譯

在客居之地送你前往西禪度,落日的餘暉中,寒煙瀰漫,山色青翠。 美玉雖無瑕疵,卻如和氏璧般難被識,你如季鷹因思鄉而歸。 江城上空,雁羣飛過,秋意漸濃,樹葉漸黃;野店中,雞鳴聲起,月光灑在衣上。 壯年時期,功名還需努力爭取,現在正是尋找賢士的時候,甚至到了貧寒人家的門前。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客中送別的情景,通過落日、寒煙、翠微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淒涼而美麗的氛圍。詩中運用和氏璧和季鷹歸的典故,表達了對友人才華的讚賞和對友人歸鄉的羨慕。後兩句鼓勵友人在壯年時期努力追求功名,並表達了尋找賢士的決心,即使是在貧寒人家也不放過。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盧琦

元惠州人,字希韓,號立齋。順帝至正二年進士,授州錄事,遷永春縣尹,賑饑饉,止橫斂,均賦役,訟息民安。十四年,農民軍數萬人來攻,被擊退。改寧德縣尹。歷官漕司提舉,以近臣薦,除知平陽州,未上卒。有《圭峯集》。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