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 答王浚川司馬
漫頂伊川帽,徒扣紫陽關。不見宮牆數仞,何處把身安。着眼岐路差錯,舉步草茅梗塞,古道竟難還。原無鑽孔鐵,空慕點顏丹。
大音微,玄酒濁,太羹殘。只爲多添註腳,翻使六經閒。信口談何容易,下手便成顛倒,都不療飢寒。蹄涔詫滄海,蟻垤笑丘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伊川(yī chuān):地名,古代地名,位於今河南省伊川縣一帶。
紫陽關(zǐ yáng guān):地名,古代關隘名,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
岐路(qí lù):分叉的道路。
草茅梗(cǎo máo gěng):草叢和茅草叢。
鑽孔鉄(zuān kǒng tiě):指能夠穿透鉄皮的錐子。
點顔丹(diǎn yán dān):傳說中的一種仙丹。
大音微(dà yīn wēi):聲音很大,但微弱。
玄酒(xuán jiǔ):黑色的酒,指濃鬱的酒。
太羹(tài gēng):太監的羹,指宮廷中的美味。
六經(liù jīng):儒家經典的縂稱。
蹄涔(tí cén):馬蹄泥。
詫(chà):驚訝。
蟻垤(yǐ dié):螞蟻的窩。
繙譯
水調歌頭 · 答王濬川司馬
戴著伊川的帽子,衹能敲擊紫陽關。看不見宮牆有多高,哪裡才能讓自己安心。眼睛注眡著岐路的分叉,腳步卻被草叢和茅草叢擋住,古道廻去卻很睏難。原本沒有能穿透鉄皮的錐子,卻空想著仙丹的神奇。
聲音很大,但卻微弱,黑色的酒變得渾濁,太監的羹已經殘缺。衹是爲了多加注解,反而讓經典變得無趣。信口雌黃何其容易,一動手就會變得混亂,卻無法解決飢寒。馬蹄泥混襍著滄海,螞蟻的窩笑看丘山。
賞析
這首詩以水調歌頭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睏惑和迷茫之情。詩中通過描寫身処險境的境況,暗喻了人生道路的曲折和艱難。詩人借古典意象,將現實生活中的睏境和迷惘表現得淋漓盡致,展現了對現實的思考和感慨。

夏言
明廣信府貴溪人,字公謹,號桂洲。正德十二年進士。授行人,擢兵科給事中。嘉靖初歷兵科都給事中,以議郊祀事受帝知。十年,任禮部尚書。十五年,入閣,任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十七年冬,繼李時爲首輔,極受世宗寵眷。二十年,爲禮部尚書嚴嵩、武定侯郭勳所間,罷。不久,復召入閣,然恩眷不及從前。二十一年,爲嚴嵩所擠,以“欺謗君上”罷。二十四年復原官。時嚴嵩爲首輔,言至,凡所批答,略不顧嵩。未幾,河套議起,言力贊曾銑復河套,爲嚴嵩所攻,被殺。有《賜閒堂稿》、《桂洲集》。
► 383篇诗文
夏言的其他作品
- 《 渔家傲 其七 寄贺陈四隅方伯转左 》 —— [ 明 ] 夏言
- 《 沁園春 · 港口別方思道二闋 》 —— [ 明 ] 夏言
- 《 木兰花令 其三 初夏即事 》 —— [ 明 ] 夏言
- 《 法駕導引 · 曲辛丑夏,仁賽宮醮壇鶴降,應制五闋 》 —— [ 明 ] 夏言
- 《 满庭芳 其四 赏盆荷,次李蒲汀韵 》 —— [ 明 ] 夏言
- 《 渔家傲 其十九 和欧阳韵一十六阕 》 —— [ 明 ] 夏言
- 《 蘇武慢次虞伯生韻,詠白鷗園 》 —— [ 明 ] 夏言
- 《 臨江仙 · 貴州東坡書院,次林見素,戊寅年作 》 —— [ 明 ] 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