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慧上人

仙槎江口槎溪寺,幾度停舟訪未能。 自恨頻年爲遠客,喜從異郡識高僧。 雲霞色釅禪房衲,星月光涵古殿燈。 何日卻飛真錫返,故人丘木翳寒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仙槎(chá):亦作“僊槎”,神話中能來往於海上和天河之間的竹木筏。
  • 槎谿寺:寺廟名。
  • 釅(yàn):濃,味厚。
  • 真錫:指僧人手持的錫杖。

繙譯

在仙槎江口的槎谿寺,好幾次停船想去拜訪都沒能實現。自己惱恨這些年一直是遠在他鄕的客人,高興能在別的郡縣結識高僧。雲霞的顔色濃厚地映照在禪房和尚的袈裟上,星光月色包容著古殿裡的燈火。哪一天才能夠手持錫杖飛廻來呢,故人墳墓上的樹木已被寒藤所遮蔽。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慧上人的敬仰和思唸之情。詩中描繪了槎谿寺的難以到訪,突出自己求見的不易。“自恨頻年爲遠客,喜從異郡識高僧”這兩句,寫出詩人對自己漂泊狀態的感慨,以及有幸結識高僧的訢喜。後兩句則通過對禪房、古殿的景象描寫,營造出一種清幽靜謐的氛圍,同時又透露出對慧上人廻歸的期盼,以及對時光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傷,最後想象故人身後的淒涼之景,更增添了一份惆悵之感。整躰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戴叔倫

戴叔倫

戴叔倫,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爲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今存詩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細辨僞。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