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金祠起真宇,直上青雲垂。
地靜我亦閒,登之秋清時。
蒼蕪宜春苑,片碧昆明池。
誰道天漢高,逍遙方在茲。
虛形賓太極,攜手行翠微。
雷雨傍杳冥,鬼神中躨跜。
靈變在倏忽,莫能窮天涯。
冠上閶闔開,履下鴻雁飛。
宮室低邐迤,羣山小參差。
俯仰宇宙空,庶隨了義歸。
崱屴非大廈,久居亦以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金祠:此指慈恩寺。慈恩寺建築宏偉華麗,故以「金祠」稱之。
- 真宇:神仙居住之處,這裏指佛殿。
- 蒼蕪:形容草木茂盛、鬱鬱蔥蔥的樣子。
- 宜春苑:漢代皇家園林,在今陝西長安縣東南。
- 昆明池:漢時所鑿,在長安西南。
- 天漢:天河、銀河,這裏形容慈恩寺塔高聳好像接近天河。
- 逍遙:自由自在的樣子。
- 虛形:指身體,意思是人置身其中。
- 太極:指天空極高之處。
- 翠微:指山腰青翠的山色,這裏代指山腰。
- 杳冥(yǎo míng):極高遠深邃的地方。
- 躨跜(kuí ní):盤曲蠕動的樣子。
- 倏忽(shū hū):很快地,忽然。
- 閶闔(chāng hé):傳說中的天門,這裏指皇宮之門。
- 邐迤(lǐ yǐ):曲折連綿。
- 崱屴(zè lì):形容高大險峻的樣子。
翻譯
華麗的慈恩寺建起神聖的殿宇,徑直向上似要垂入青雲裏。 此地寧靜讓我也心境安閒,在秋清氣爽之時登上寺塔。 宜春苑裏草木蔥蘢鬱郁蒼蒼,昆明池一片碧綠波光粼粼。 誰說天河高遠不可及,自在逍遙的境地就在這裏。 身體彷彿與浩瀚天空融爲一體,攜手在山腰緩緩漫步前行。 近處雷雨在高遠深邃處涌起,鬼神彷彿在其間盤旋蠕動。 神奇的變化瞬間即逝,茫茫無盡難以探究到邊際。 站在塔上像是天門在頭頂開啓,腳下有鴻雁展翅飛過。 宮室低矮、連綿起伏,羣山也顯得矮小參差不齊。 俯仰之間頓感宇宙空曠,或許隨着領悟的佛法而歸向心靈的寧靜吧。 高聳的塔並非適宜久居的大廈,長久居住也會有危險。
賞析
這首詩描繪詩人與諸公同登慈恩寺塔的所見所感。開篇寫出慈恩寺塔高高聳立,如入青雲的雄偉之勢,爲全詩奠定宏闊境界。接着詩人描述登塔所見的苑囿景色,體現出自然之美與開闊之境。而「誰道天漢高,逍遙方在茲」傳達出一種對眼前美景所帶來的自在逍遙之感。
詩中對天地間神奇靈異現象的描寫,如「雷雨傍杳冥,鬼神中躨跜」,營造出神祕奇幻的氛圍,增添了詩歌的奇幻色彩。描寫登塔俯瞰之景,宮室與羣山在詩人眼中的渺小,突出了塔的高聳以及視野的開闊,更引發詩人對宇宙無窮的思考。 結尾「崱屴非大廈,久居亦以危」不僅僅是對塔本身的感慨,更是一種對世間事物的哲理思考,表現出詩人在登臨覽勝之後,內心深處對於人世無常的體悟,使全詩的意境從寫景抒情上升到對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洞察,富有深意。整首詩氣勢恢宏,意境深邃,是一首兼具寫景、抒情與哲理感悟的優秀詩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