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葉夷仲瞻雲軒
天台之山天尺咫,葉侯家住天台裏。
侯家兄弟聯班行,總以才名佐天子。
大侯作縣多政聲,小侯差小亦作丞。
鄉人聚首作密語,阿堵名門生寧馨。
名門寧馨相濟楚,大侯好文兼好武。
小侯詞賦亦驚人,五言七言追樂府。
天台本與仙家鄰,二侯亦是仙中人。
芝蘭玉樹曉輝映,桃花流水春氤氳。
十年分散遊樑楚,匆匆高堂日將暮。
大侯去家已可憐,小侯在官心更苦。
日想嚴親鬢已霜,二兒有淚如迸漿。
凌風欲借雙黃鵠,千里送兒還故鄉。
鄉中何物令儂羨,雲去雲來千萬片。
雲來桑梓杳莫分,雲去鄉關隱還見。
豈無楊子屋三椽,亦有蘇秦二頃田。
同居貧賤心亦樂,富貴遠別徒悁悁。
三椽足以庇風雨,二頃寧當代禾黍。
宦遊經歲復經年,胡不遄歸奈何許。
丹陽水通東浙河,儂今欲度水無波。
石頭艇子無錢買,雲去雲來奈爾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台:山名,位於浙江省東部。
- 尺咫:形容距離很近。
- 班行:指同僚或同輩。
- 阿堵:這個,這裏指葉侯家。
- 寧馨:美好的樣子。
- 濟楚:整齊,整潔。
- 樂府: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
- 芝蘭玉樹:比喻優秀的子弟。
- 氤氳:形容煙或雲氣濃郁。
- 梁楚:指古代的梁國和楚國,泛指中原地區。
- 迸漿:淚水涌出的樣子。
- 桑梓:比喻故鄉。
- 楊子屋:指簡陋的房屋。
- 蘇秦二頃田:指蘇秦的田地,比喻不大的產業。
- 悁悁:憂愁的樣子。
- 庇風雨:遮風擋雨。
- 代禾黍:代替莊稼。
- 遄歸:迅速歸來。
- 石頭艇子:指堅固的小船。
翻譯
天台山離天只有一尺之遙,葉夷仲就住在天台山裏。葉家的兄弟們都是朝廷的官員,都以才華聞名於世,輔佐天子。大葉侯在縣裏政績斐然,小葉侯雖然年輕,也擔任了副職。鄉里人聚在一起低聲議論,都說這個名門望族生出了這樣優秀的孩子。這些孩子個個整潔美好,大葉侯既愛好文學又擅長武藝。小葉侯的詞賦也令人驚歎,他的五言七言詩追隨着古代樂府的風格。天台山本來就與仙境相鄰,兩位葉侯也是仙人一般的人物。他們的家庭像芝蘭玉樹一樣光彩照人,桃花盛開,春水泛起漣漪。十年前我們分散在中原各地,時間匆匆,父母已經年邁。大葉侯離開家鄉已經讓人感到惋惜,小葉侯在官場上的心情更加沉重。他們日思夜想,嚴親的鬢髮已經斑白,兩個兒子的淚水如涌泉般流淌。他們渴望藉助雙黃鵠的力量,千里迢迢送自己回到故鄉。故鄉有什麼讓我羨慕的呢?是那千變萬化的雲彩。雲來時,家鄉的景色模糊不清;雲去時,故鄉的景象又隱約可見。雖然沒有楊子的三間屋,也沒有蘇秦的二頃田,但同居貧賤也是一種樂趣,富貴遠別只會讓人憂愁。三間屋足以遮風擋雨,二頃田足以代替莊稼。在外做官已經多年,爲何不快點歸來呢?丹陽的水通向東浙河,我現在想要渡河,但河面平靜無波。沒有錢買石頭艇子,雲去雲來,我又能如何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葉夷仲家族的榮耀與憂愁,通過對天台山的描繪和對葉家兄弟的讚美,展現了他們的才華與品德。詩中流露出對家鄉的深深思念和對親人的牽掛,同時也表達了對官場生活的無奈和對歸鄉的渴望。通過對雲彩的描繪,詩人巧妙地表達了對故鄉的複雜情感,既懷念又無奈。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家鄉和親情的深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