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虹縣顏景明

· 孫蕡
淮陽老人讀《周易》,風吹鬢絲人不識。興闌移席傍寒梅,雙眼如貓對花碧。 天風毛骨江海仙,偶來花下同清緣。凌雲文采鳳凰見,照室丹光龍虎全。 清琴調古無人續,且可開樽掃茅屋。胎禽起舞和雲謠,山月光於畫樓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淮陽:地名,今河南省淮陽縣。
  • 鬢絲:指白髮。
  • 興闌:興致消退。
  • 移席:移動座位。
  • 寒梅:冬天的梅花。
  • 毛骨:形容風度或氣質。
  • 江海仙:比喻隱逸的高人。
  • 清緣:清雅的緣分。
  • 凌雲文采:形容文采飛揚,才華橫溢。
  • 鳳凰見:比喻見到傑出的人物。
  • 照室丹光:形容室內光彩照人。
  • 龍虎全:比喻人物的才華和氣概全面。
  • 清琴調古:指彈奏古琴,曲調古雅。
  • 開樽:開酒器,指飲酒。
  • 掃茅屋:打掃簡陋的居所。
  • 胎禽:指鶴,古人認爲鶴是胎生。
  • 和雲謠:與雲彩一起歌唱。
  • 畫樓燭:指華麗的樓閣中的燭光。

翻譯

淮陽的老人讀着《周易》,風吹動他的白髮,無人認識他。興致消退後,他移動座位靠近寒梅,雙眼像貓一樣對着花兒碧綠。

天風中帶着江海仙人的氣質,偶然來到花下,與清雅的緣分相遇。他的文采飛揚如鳳凰,室內的光彩照人如龍虎。

古琴的曲調高雅無人能續,只可開酒器,打掃茅屋。鶴起舞與雲彩一起歌唱,山間的月光比畫樓中的燭光還要明亮。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淮陽老人,他沉浸在《周易》的世界中,與世隔絕,白髮隨風飄動,顯得格外超然。詩中通過「興闌移席傍寒梅」等句,展現了老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清雅生活的嚮往。後文以「江海仙」、「凌雲文采」等詞讚美了老人的高潔品格和卓越才華,而「清琴調古無人續」則表達了對其孤獨境遇的同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老人的描繪,傳達了一種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態度。

孫蕡

明廣東順德人,字仲衍,號西庵。博學工詩文。明兵下廣東,蕡爲何真作書請降。洪武中歷虹縣主簿、翰林典雅。預修《洪武正韻》。出爲平原簿,坐事被逮,罰築京師城垣。旋得釋。十五年,起蘇州經歷,坐累戍遼東。又以嘗爲藍玉題畫,論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