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虹縣顏景明
淮陽老人讀《周易》,風吹鬢絲人不識。興闌移席傍寒梅,雙眼如貓對花碧。
天風毛骨江海仙,偶來花下同清緣。凌雲文采鳳凰見,照室丹光龍虎全。
清琴調古無人續,且可開樽掃茅屋。胎禽起舞和雲謠,山月光於畫樓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淮陽:地名,今河南省淮陽縣。
- 鬢絲:指白髮。
- 興闌:興致消退。
- 移席:移動座位。
- 寒梅:冬天的梅花。
- 毛骨:形容風度或氣質。
- 江海仙:比喻隱逸的高人。
- 清緣:清雅的緣分。
- 凌雲文采:形容文采飛揚,才華橫溢。
- 鳳凰見:比喻見到傑出的人物。
- 照室丹光:形容室內光彩照人。
- 龍虎全:比喻人物的才華和氣概全面。
- 清琴調古:指彈奏古琴,曲調古雅。
- 開樽:開酒器,指飲酒。
- 掃茅屋:打掃簡陋的居所。
- 胎禽:指鶴,古人認爲鶴是胎生。
- 和雲謠:與雲彩一起歌唱。
- 畫樓燭:指華麗的樓閣中的燭光。
翻譯
淮陽的老人讀着《周易》,風吹動他的白髮,無人認識他。興致消退後,他移動座位靠近寒梅,雙眼像貓一樣對着花兒碧綠。
天風中帶着江海仙人的氣質,偶然來到花下,與清雅的緣分相遇。他的文采飛揚如鳳凰,室內的光彩照人如龍虎。
古琴的曲調高雅無人能續,只可開酒器,打掃茅屋。鶴起舞與雲彩一起歌唱,山間的月光比畫樓中的燭光還要明亮。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淮陽老人,他沉浸在《周易》的世界中,與世隔絕,白髮隨風飄動,顯得格外超然。詩中通過「興闌移席傍寒梅」等句,展現了老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清雅生活的嚮往。後文以「江海仙」、「凌雲文采」等詞讚美了老人的高潔品格和卓越才華,而「清琴調古無人續」則表達了對其孤獨境遇的同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老人的描繪,傳達了一種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