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南翔寺簡勝仲殊

· 袁華
齊公昔建阿蘭若,唐刻今存窣堵坡。 井邑人非雙鶴去,江鄉日落一舟過。 夜壇暖足無玄兔,曉室聽經有白鵝。 問訊東林蜜殊老,中邊之味近如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阿蘭若(ā lán ruò):佛教用語,指寂靜處,常用來指代寺廟。
  • 窣堵坡(sù dǔ pō):佛教建築,即佛塔。
  • 井邑:指村落或城市。
  • 雙鶴:象徵長壽和吉祥的鳥。
  • 夜壇:夜晚的祭壇或修行場所。
  • 玄兔:傳說中的神獸,這裏可能指月亮,因爲古代傳說月亮中有兔。
  • 白鵝:這裏可能指佛教中的白鵝,象徵着智慧。
  • 東林:指東林寺,佛教聖地。
  • 蜜殊:指殊勝,佛教中指特別殊勝的修行者或法門。
  • 中邊之味:佛教用語,指修行中的體驗和感悟。

翻譯

齊公昔日建立了這座寺廟,唐朝時期的佛塔至今猶存。 村落和城市依舊,但雙鶴已飛去,江鄉的日落時分,一葉小舟緩緩駛過。 夜晚在祭壇上取暖,不見月中的玄兔,清晨在室內聆聽經文,有白鵝相伴。 我詢問東林寺的殊勝老僧,修行中的體驗和感悟近來如何。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南翔寺及其周邊景象的描繪,展現了時光的流轉與人事的變遷。詩中「齊公昔建阿蘭若,唐刻今存窣堵坡」一句,既表達了對歷史的尊重,也體現了對佛教文化的傳承。後句通過對「雙鶴去」與「一舟過」的對比,抒發了對逝去時光的感慨。夜晚與清晨的場景轉換,以及對「玄兔」與「白鵝」的描寫,增添了詩意的神祕與寧靜。結尾詢問殊勝老僧的修行體驗,表達了對佛教修行生活的嚮往與探詢。

袁華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子英。工詩,長於樂府。洪武初爲蘇州府學訓導。有《可傳集》、《耕學齋詩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