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紵四時詞四首

· 孫蕡
北風吹江日宛宛,江天飛雪簾櫳滿。 美人臺上鬥腰肢,羽觴流霞照華琯。 筵前西施含醉眼,歌停綠水聲欲緩。 羣娥玉環低款款,別宿臺前水仙館。 芙蓉帳高錦雲暖,儂覺寒宵作那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白紵(zhù):古代的一種細而白的麻布,常用於製作舞衣。
  • 宛宛:形容江水彎曲流動的樣子。
  • 簾櫳(lóng):指窗戶。
  • 鬥腰肢:形容女子比拼舞姿的柔美。
  • 羽觴(shāng):古代的一種酒器,形似鳥羽。
  • 流霞:指美酒。
  • 華琯(guǎn):華美的管樂器。
  •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此處泛指美女。
  • 綠水:指歌曲名,也可能是形容歌聲清澈如綠水。
  • 羣娥:衆多美女。
  • 玉環:美女的代稱,也可能是指美女的裝飾。
  • 低款款:形容動作輕柔緩慢。
  • 水仙館:指美女們休息的地方。
  • 芙蓉帳:華美的帳幔。
  • 錦雲暖:形容帳內溫暖如雲錦般柔軟。
  • 寒宵:寒冷的夜晚。
  • 那短:即「那麼短」,表示時間短暫。

翻譯

北風吹拂着江面,江水彎曲流動,日光灑滿江天。雪花飛舞,覆蓋了所有的窗戶。 美人們在臺上比拼舞姿,輕盈的酒杯中盛滿了美酒,華麗的管樂器奏出悠揚的旋律。 宴席前,美麗的女子含着醉意,眼神迷離,她停止了歌唱,歌聲如綠水般緩緩流淌。 衆多美女佩戴着玉環,動作輕柔緩慢,她們在臺前的水仙館中休息。 華美的帳幔內溫暖如雲錦,我感到寒夜竟是如此短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冬日江邊的宴會場景,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美人的舞姿、歌聲和宴會的奢華。詩中「北風吹江日宛宛」一句,既描繪了自然景象,又烘托出宴會的熱鬧氣氛。後文通過對美人舞姿、歌聲的描寫,以及宴會上的酒器、樂器的提及,進一步豐富了場景的細節。最後,通過「芙蓉帳高錦雲暖」與「儂覺寒宵作那短」的對比,表達了宴會中的溫暖與歡樂,使得寒夜也顯得不再漫長。整首詩語言華美,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詩人孫蕡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讚美。

孫蕡

明廣東順德人,字仲衍,號西庵。博學工詩文。明兵下廣東,蕡爲何真作書請降。洪武中歷虹縣主簿、翰林典雅。預修《洪武正韻》。出爲平原簿,坐事被逮,罰築京師城垣。旋得釋。十五年,起蘇州經歷,坐累戍遼東。又以嘗爲藍玉題畫,論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