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吳文仲使君八首

百尺清潭理釣緡,雙魚何意問沈淪。 維舟敢道菰蘆客,入幕偏容草莽臣。 海嶠塵沙埋駿骨,天都日月覲龍鱗。 崢嶸八座家聲在,香案能無捧玉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釣緡(diào mín):釣魚的線。
  • 沈淪(chén lún):沉沒,這裏指隱居。
  • 菰蘆客(gū lú kè):指隱居的人。
  • 草莽臣(cǎo mǎng chén):指在野的臣子,即未被朝廷重用的人。
  • 海嶠(hǎi qiáo):海邊的山。
  • 塵沙(chén shā):塵埃和沙土,比喻世俗的紛擾。
  • 駿骨(jùn gǔ):比喻傑出的人才。
  • 天都(tiān dū):指京城。
  • 龍鱗(lóng lín):比喻皇帝的威嚴。
  • 崢嶸(zhēng róng):形容山的高大雄偉,這裏比喻人的顯赫地位。
  • 八座(bā zuò):指高級官員。
  • 香案(xiāng àn):供奉神佛的案臺。
  • 玉宸(yù chén):指皇帝的宮殿。

翻譯

在百尺清潭邊垂釣,魚兒爲何有意探問沉淪之人? 我輕率地停船,不敢自稱是隱居的客人,卻偏偏被容許進入帷幕,成爲在野的臣子。 海邊的山巒被塵沙掩埋了傑出的人才,而在京城,日月照耀下,我得以覲見皇帝的威嚴。 你那顯赫的高官地位依舊,難道不會在神佛的案臺前,爲皇帝的宮殿獻上香火嗎?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垂釣清潭的場景,隱喻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的疏離感。詩中「維舟敢道菰蘆客,入幕偏容草莽臣」表達了詩人雖身處塵世,但心向隱逸,同時又對能夠被接納爲在野之臣感到欣慰。後兩句則通過對比海嶠與天都,駿骨與龍鱗,展現了詩人對朝廷的複雜情感,既有對皇帝威嚴的敬畏,也有對高官顯貴地位的羨慕。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複雜的內心世界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胡應麟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更號石羊生。萬曆間舉人,久不第。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曾攜詩謁王世貞,爲世貞激賞。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