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越王臺

環城三面碧波圍,今古樓臺滿翠微。 不見越王惟見佛,木綿花裏鷓鴣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越王台(yuè wáng tái):古代越國國君的台基,位於越城內。
  • 木緜(mù mián):指樹木的細枝。
  • 鷓鴣(zhè gū):一種鳥類,古代常用來形容清脆的鳥鳴聲。

繙譯

登上越王台,城牆環繞著三麪碧綠的湖水,古今的樓台掩映在翠綠之中。眼前看不到越王,衹見到彿像,樹木細枝間,鷓鴣在花叢中啼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登上越王台的景象,越王台周圍環繞著碧綠的湖水,樓台在翠綠中若隱若現。詩人看到的不是越王的形象,而是彿像,這種對比表達了歷史與現實、宗教與世俗之間的碰撞。詩中的木緜和鷓鴣的描寫增添了自然的氛圍,使整首詩更具意境和生動感。

祝允明

祝允明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希哲,號枝山、枝指生。弘治間舉人。授興寧知縣,遷應天府通判,旋辭歸。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與寅並以任誕爲世指目。工詩文,其詩取材頗富,風格與禎卿爲近,而勝於唐寅。書法尤善,兼工楷草。有《九朝野記》、《前聞記》、《蘇村小纂》、《懷星堂集》、《祝氏集略》。 ► 6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