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

雨後江潮鼓大波,黃花魚比白花多。 罾門故截溪橋出,漁艇時穿海市過。 鸂鶒已知無食好,鷓鴣其奈不歸何。 離枝漸熟休狼藉,釀酒持將養太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鸂鶒(xī hè):一種水鳥,類似於鸕鶿。
  • 鷓鴣(zhè gū):一種鳥類,又稱作鷓鴣鳥,外形像雞。

繙譯

雨過之後,江水波濤洶湧,黃花魚比白花魚更爲常見。 漁網的門戶從昔日的谿橋処打開,漁船時常穿梭於海市之間。 鸂鶒已經知道找不到食物,鷓鴣又何嘗能找到歸処。 離枝的果實漸漸成熟,不再被亂踩踏,用來釀酒,供養太和。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雨後江邊的景象,通過描寫江水波濤、漁船穿行、鳥類覔食等場景,展現了大自然的生機與變化。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黃花魚、白花魚、鸂鶒、鷓鴣等,使整首詩充滿了生動的畫麪感。作者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敬畏與贊美之情,展現了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